很多人会认为在天空完全变暗以后再进行拍摄就能拍出好的夜景作品,这种认知和理解是错误的,在天黑之后拍摄夜景的效果其实并不理想。 黄金时间通常是指在日出或日落前后的40分钟左右,下图就是在黄金时刻拍摄的,画面的曝光比较均匀,色调也比较柔和,色彩从蓝色到黄色过渡得非常自然、舒服。
蓝调时间通常是指在日出前30分钟和日落后30分钟左右,此时的天空会出现比较饱和的蓝调,并且天空还有一定的高光。地面的城市华灯初上,天空和灯光的反差不是很大,此时拍摄出来的照片细节丰富、色彩饱和,下图就是在蓝调时间拍摄的。
下面这两张照片是在蓝调时间过后天色完全变暗时拍摄的,无论是从色彩的还原还是层次的表现来讲都不到位。由于天色完全变暗,没有蓝调的天空做对比,暖黄色的灯光也没有得到体现。
以前我们需要根据日出日落的时间进行推算,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只需要利用巧摄中国版App或者莉景天气小程序等辅助软件来查询黄金时间和蓝调时间。
巧设中国版APP
莉景天气小程序
这两款软件功能丰富,并且有很强的逻辑性,操作简单方便,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把控夜景拍摄的最佳时间。在一些情况下,正常拍摄到的夜景照片上会出现令人烦恼的眩光,这是由于进入镜头的光线会因在使用手机时无意残留在镜头上的指纹或者油渍发生折射而造成的。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正式拍摄前应该先使用棉布或专业镜头布擦拭镜头。
夜景的拍摄场景中往往会有路灯、广告牌等强光源,在这种情况下拍摄出来的夜景通常会因强光折射给画面带来朦胧的效果, 照片呈现得不够通透,画质也不够好。为了提升画质,在擦拭完镜头后,可以把手、帽子、A4纸等放在镜头中上方遮挡强光,避免强光在镜头中发生折射。相反,如果有意拍摄出具有朦胧感的照片,可以在镜头上涂抹凡士林等制造光晕或眩光(如下图)。
夜景环境中的光线相对微弱,曝光时间较长,因此拍摄过程中手机的轻微晃动也会导致拍出来的画面模糊。
夜景模式虽带有防抖功能,但是考虑到夜景模式下会把所有景物都拍得很亮,因此并非所有的夜景画面都需要用到此模式。
就算使用夜景模式进行拍摄,在稳定情况下拍摄的效果也比在不稳定情况下拍摄的效果要好,所以稳定手机也是拍摄出高质量、清晰的夜景照片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之一。在拍摄夜景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首先就是要了解曝光思维。夜景环境中的光线复杂,曝光问题是画面表现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虽然夜景模式可以将环境中的敏感层次还原得很好, 甚至超越肉眼所见的画面,能够把我们看不到的细节展现出来。但是在拍摄需要使用正常曝光强调氛围的场景时,夜景模式下的画面就会略显曝光过度,给观者不够真实的感觉,或者画面的氛围感不够强烈,此时使用正常的拍照模式或专业模式会更加合适。在拍摄夜景时要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测光。以下图为例,为了让画面得到精确的曝光,我们在选择测光区域时不能选择过亮的区域进行测光(比如桥上的灯带)。
当然,也不能选择过暗的区域进行测光(比如暗部的水面及河岸边的建筑),要选择中间亮度区域进行测光(比如天空),从而兼顾亮部和暗部的环境亮度并还原拍摄现场的氛围。如果选择中间亮度区域进行测光后,曝光依然不合适,可以通过曝光补偿进行辅助操作。如下图所示,假设测光框的位置刚好在中间亮度区域,点击画面即可进行测光和对焦,如果测光不合适,可以滑动曝光条进行调整,增加或者减少曝光补偿,把画面调整到合适的亮度。
一般夜景环境比较暗,相机在识别光线的时候会自动增加曝光,所以我们通常会进行减少曝光补偿的操作,减少的具体程度要根据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和想表达的画面亮度来调整,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即可。默认情况下,测光和对焦是同时进行的,当想要进行测光和对焦的区域不在同一位置时,除了确定对焦后,可通过调整曝光补偿的方式来调整曝光以外,还可以通过测光和对焦分离的方式来调整。具体操作是长按屏幕,当屏幕上出现圆形测光框和方形对焦框时(如下图),移动两个框到合适的位置即可完成测光和对焦。
用户还可以使用专业模式,手动设置曝光参数或曝光补偿来控制曝光,并选择单次自动对焦、连续对焦、手动对焦功能中的一种进行对焦。
上述3种方式都是为了兼顾整个画面的亮度,针对局部曝光不正常的画面,直接点击需要正常曝光的区域即可(如下图)。 通常情况下,拍摄大场景时可以对焦到画面的1/3 处,拍摄近景或者中景时可以对焦被摄主体。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