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家作品 鲁迅本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幼年受过诗书经传的传统教育。1898年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入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开始接受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1902年赴日本留学,初学医,后因决心改造国民的精神,弃医从文,积极参加民主革命活动。1918年4月,开始用鲁迅这一笔名,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7年10月,鲁迅到上海定居,开始了“左翼”十年的战斗生活。在此期间,他的思想由进化论发展到阶级论,由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1936年10月19日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有《且介亭杂文》等等。《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等为其小说代表作。《秋夜》写于1924年。收入散文集《野草》。 |
二、中心思想 本文写作于1924年。作者正在北京。此时正是“《新青年》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的时候,他“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感到苦闷、孤独,仿佛“在沙漠中走来走去”(《<自选集>自序》)。1924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但是鲁迅并未消沉下去,而是继续以笔为武器,同黑暗的社会作顽强的斗争。 这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诗,通过象征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描写秋夜里一些有特征、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作者当时孤独、苦闷、激愤的心境,体现了作者与恶势力进行不妥协斗争的精神。 |
三、课文串讲 第一层:(第1自然段)反复描写“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反复点明枣树,是为了表明枣树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表明作者在各种景物中突出枣树的形象,也起到为后面关于枣树描写的铺垫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感觉如此单调,隐约反映他内心的孤独。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
第二层:(第2~9自然段)运用种种秋夜里一些有特征、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作者当时孤独、苦闷、激愤的心境,体现了作者与恶势力进行不妥协斗争的精神。 第2自然段:写夜空:它奇怪而高,非常之蓝,星星的冷眼而自以为大有深意,并给大地降下繁霜。夜空的特点是:高远,冷漠,险恶。它象征着黑暗势力,或者象征着黑暗社会。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第3自然段:写小粉红花:它是无名花,开得极细小,冻得红惨惨的,可还做着春天的梦。其特点是弱小,受害,纯真。它象征着社会上心地单纯而善良的被压迫的弱势人群。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
第4、5自然段:写枣树、夜空和月亮:枣树比小粉红花看得、想得更远;它光秃秃的,带着皮伤,但仍不顾一切地直刺着天空和月亮。其特点是:清醒,沉著,孤独,疾恶如仇,坚强不屈。它象征着宁愿粉身碎骨也要与黑暗社会斗争到底的斗士。夜空的形象在这里有所变化,“不安了”,“避开枣树”,暴露了色厉内荏的另一面。月亮也被枣树刺得“窘得发白”,“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原先它嚣张,现在比夜空还要脆弱。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鬼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
第6、7自然段:写夜游的恶鸟,发出怪异可怖的声音,扰乱夜的安宁。其特点:恐怖、孤立。它象征着破坏黑暗统治秩序的孤独斗士。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第8、9自然段:描写室内景物。描写了小青虫。它在玻璃窗户上乱撞,投奔光亮,落入火中。它的特点是:弱小,莽撞,可爱,可怜。 小青虫象征着投奔光明却无谓地牺牲的幼稚的人们。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
第三层:(第10自然段)“我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已经不再讳言“敬奠”,表明态度。在昏暗的灯光的背景中,一个孤独的思想者形象跃然纸上。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
四、学习重点与难点 1.本文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思想。 这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通过象征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描写秋夜里一些有特征、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作者当时孤独、苦闷、激愤的心境,体现了作者与恶势力进行不妥协斗争的精神。 2.分析本文运用象征的手法抒情。 本文主要采取象征手法抒情。作者把景物拟人化,使天空、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等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天空象征着黑暗势力,或者象征着黑暗社会。小粉红花象征着社会上心地单纯而善良的被压迫的弱势人群;枣树象征着宁愿粉身碎骨也要与黑暗社会斗争到底的斗士;小青虫象征着投奔光明却无谓地牺牲的幼稚的人们。 |
3.掌握本文拟人化手法。 本文对所描写的景物都赋予他们人的思想感情、人的动作等等。如写夜空,星星眨着冷眼,“口角上现出微笑”;写小粉红花,“瑟缩地做梦”,“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写枣树,光秃的枝丫“欠伸得很舒服”,对强大的夜空和月亮要一意地制其死命,同时对弱小的小粉红花有心灵感应,知道她在做什么梦;写小青虫,“在灯的纸罩上喘气”,等等。 4.掌握文章开始对两棵枣树的重复描写的作用。 这是为了表明枣树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表明作者在各种景物中突出枣树的形象,也起到为后面关于枣树描写的铺垫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感觉如此单调,隐约反映他内心的孤独。 |
五、重点段落分析 教材103页第三自然段。 1.这段话描写的是枣树。 2.分析枣树的形象:枣树比小粉红花看得、想得更远;它光秃秃的,带着皮伤,但仍不顾一切地直刺着天空和月亮。其特点是:清醒,沉著,孤独,疾恶如仇,坚强不屈。它象征着宁愿粉身碎骨也要与黑暗社会斗争到底的斗士。夜空的形象在这里有所变化,“不安了”,“避开枣树”,暴露了色厉内荏的另一面。月亮也被枣树刺得“窘得发白”,“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原先它嚣张,现在比夜空还要脆弱。 3.这段话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表现手法是象征。 |
Copyright © 2014-2064,www.aixincb.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www.爱心传播.com 京ICP备14059545号-1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