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再次接触中学生时,我已32岁,用当年的话说,“在社会上混过”,有些人生经验。学生调皮,读书不用功,有心理问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我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书本提供的,也不是老教师传授的,更多的来自个人思考和经验。应当说,我对那些困难有足够的准备。经历十年“文革”,一直在读“社会”这本大书,有理想,也有激情。当时很多同学师范毕业不肯到中学,嫌没地位,嫌教学工作没意思,往往也是因为害怕面对学生。然而,这些对我都不是困难。
吴非:阅读量不足,诸事皆废
吴非:能不能不要去骚扰学校?学校能不能不自我折腾?——照亮校园的常识
30年前,我曾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志趣,对他们的未来做过一些预测。之所以做这件事,是想弄清基础教育该做些什么,教育所做的一切,究竟有没有用;如果能推测未来会发生什么,那么我们今天该有什么样的准备。现在看来,当年有些推想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人的个性发展的确有“轨迹”。唯一没考虑的因素,是经济大潮的冲击,二十多年前,怎么也没想到有那么多学生会成“总经理”和“董事长”。而那时的某种担忧却又不幸被这个社会无情地推成现实——因为名校的气氛相对洁净,学生没有很强的与社会“融通”的能力,走上社会后多了一些困惑。
了解学生,是教师的教育职责;如何了解学生,则是对教师智慧的检验。
当年学业负担不重,下午放学很早,学生会找到办公室来和我说话;我总是愉快地放下手中的事接待他们,从没说“我忙,你明天再来吧”。因为我想到,他(或她)是鼓起勇气才来找我倾诉的;也许和我谈过后,今晚他会放心睡一个好觉,会感到愉快,或许会兴奋地把和老师的谈话写进日记,甚至会和同学分享,会向父母炫耀“我和老师聊天的”……而我手上的这些事,晚上迟点睡就能做完。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教师在工作了较长一段时间后,仍然不想了解学生。如果不研究学生的状态,学生疏远老师,他们也会疏远知识与文明,教师的教学将没有什么价值。
为什么学生会厌倦学习?为什么他的学习状态会时起时落?他的兴趣究竟在哪些事上?他周围有什么样的人在影响他?他的心里是否怀有某种恐惧?……做教师的不去探究,有可能失去最佳的教育机会。
很多学生的经历值得一说。有个学生从高一下学期起,学习一蹶不振,无论家长如何焦急,她就是“爬不起来”。学校没有排过名次,但该生不断埋怨“考错学校了”,说如果留在原先的学校,不一定会这样落后的,即所谓“宁做鸡头,不做牛尾”。这样的学生,往往在初中比较顺利,考进重点中学,失去了原先的学习优势,没有老师的特殊关照,也没有人夸他了,这时很容易“滑下去”。所以,每遇招生咨询,或是对高一新生讲话时,我一定要把这种现象说给大家听。你说准了他的心思,他有了心理准备,或许能少些困难。但我也发现另一种现象:有些学生,无论在普通学校还是名校,也不论在什么“层次”的班级,他都能“始终徘徊在中等”。这种类型的学生(在社会上也常见到这种类型的人),任你批评他“平庸”、“不思进取”,他都无动于衷。其实,“安于现状”、“易于满足”,也是一种人生选择,其间自有乐趣,没有必要指责。
期中或期末考试结束,教师在阅卷,会有学生故意在办公楼前走来走去,这是想让我看到他(起先一般是女生,后来男生、女生都会这样)。我知道,这些学生是想打听考分。出于理解,有时我也会喊她一声,她会立刻跑过来,急切地问:“老师,改完了吗?能告诉我吗?”我把成绩告诉她。但问完了,她还会问:“某某呢?某某某呢?”这个“某某”和“某某某”不一定是她的死党,而仅仅是她心目中潜在的学习竞争者。我一向反对所谓的“学习竞争”,但我不能点穿她。她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总有些惴惴不安,总想着别人会超过自己。这不是品格问题,是性格缺陷,我会在她信任我时,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建议。
了解学生在想什么,也就大致能了解他成长中发生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但我认为,无论如何不能夸大教师的作用。
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其实是指“经师”。基础教育是普通的国民教育,学生处于“开蒙”阶段,更由于社会的影响,这个任务不是一两个人、一两年时间就能完成的。
以前看到人们回忆某位教师,说“他改变了我的一生”、“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觉得极其神奇。我做教师后,也得过这样的称赞,我没有发晕,我觉得自己没有那样的神奇。我所做的工作其实很平常。也许是那个孩子此前运气不好,懵懂无知,竟认为没有遇到一个令他信服的教师,也就是在他迷惑之时,在他消极之时,在他准备放弃之时,甚至是在他感到绝望之时,我无意间的一句话启发,或是用了一两个小时倾听(从没有人那样耐心地听他表达内心世界,使他感受到尊重),或是和他一同感慨,甚至是和他一起宣泄(他从这里发现教师是个活生生的人,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友人)。——就这么简单。为什么?把他当作一个普通人去了解,而未必要去考虑什么“教育”,在平等的相处中,学生逐渐清醒了,睁大眼睛看世界了,站直了。
文章来源:源创图书《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吴非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好的教育需要发现孩子,重新认识孩子
认识和发现真实的儿童,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中去——儿童研究是教师“第一专业”
让你“脑洞大开”的小学生诗歌作文——童年的秘密我们远远没有认识
......
非常时期,不要逼孩子
作者|吴非
来源|吴非的博客
少年,遇上这样的艰难时期,会变得懂事的。他不能上学,看看电视,和同学倾诉,每天多睡一两个小时,上网查查资料,略微闲了几天,你们就看不下去了,百般不满。你们嫌学校网课没“硬性作业”,埋怨补习班不开张,叹息找不到新的教辅,那你说该怎么办呢?
那么多人在忍受煎熬,全国那么多人担忧疫情的蔓延,你这个住在安全区、收入有保障的人,每天担忧的是“开学后孩子考试成绩拉下”,真不知该对你说什么了。
你说儿子不睬你们,在你面前有点傲慢,我估计是你们平时就絮絮叨叨的,现在每天有时间在家盯住他,更让他烦了。看得出来,你多年不读书学习,现在,好多家长都是以 “不爱学习却混得不错”的身份在勉励子女刻苦学习,真是有意思。自身没有学习意识的家长,考虑问题过于功利的家长,很难培育出有“热爱”禀赋的子女。现在,他读书比你多,在学校遇上了真正的教师,接受了好的教育,脑袋当然可以昂起来,面对庸俗,自然地表现出不屑。在家里,他不过是沉默,尚未对抗,真是很有风度了。有朝一日,他经济上能独立,不向你要饭票,指不定那时你们要闹成什么样呢。
你们能不能把那个手机放下来,找几本平时没法看完的书,安安静静地在那里读?你们以前总说忙,难得有休息的时间,这会儿不用上班,为什么不做点有益的事?你要是不肯借这个机会读书学习,那就报名去做个志愿者,四十多岁,估计也会有单位会安排的,也能领到口罩。
不能这样在家生闷气,对孩子发急,他是没处可去,要不早跑了。
就这么一个孩子,十五岁了,遇上艰难时期,正能去思考一些大问题,现在的中学生也该把目光转向社会了。
再过六七十年,你儿子做了爷爷时,孙子孙女或许会问他:“2020,就是中国闹病毒的那一年,你是怎么度过的?你做了些什么?”儿子要是沮丧地说“我上初二,什么也不知道,爸爸每天逼着我做作业”,孙子孙女会不会恍然大悟,说“怪不得爷爷有点猥琐样呢”?
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100本——童年的秘密与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认识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下)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让师生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 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 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Copyright © 2014-2064,www.aixincb.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www.爱心传播.com 京ICP备14059545号-1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