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学生原先在农村学校学习名列前茅,后来随父亲来到城市学校后,成绩不好,虽付出很大精力和时间学习,但仍未见成效,父亲也开始骂他,同学嘲笑他,老师也对他不满,从而出现厌学,讨厌城市,讨厌学校等情况。
问题一:出现厌学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二:如果你是老师,如何帮助他激发学习兴趣,
参考答案:
问题一:
(1)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未得到充分地激发。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核心的成分,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材料中,该同学在农村本来学习名列前茅,但来到城市后其兴趣和好奇心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导致成绩下降,失去学习的兴趣。
(2)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材料中,父亲不是对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进行分析和了解,而是一味地责骂,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扭曲了孩子的个性,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3)不正确的学习归因。材料中,学生对自己成绩不理想进行了错误的归因,成绩不好虽付出了很大精力和时间学习但仍未见成效,导致丧失了学习信心。
(4)教师对其进行错误的反馈和评价。材料中,老师对于学生成绩不好表现出了不满并没有帮助其进行正确的归因指导,导致其失去学习动机。
问题二:
(1)创设一定难度的学习情境,需要学生努力克服,同时又是力所能及的,在此过程中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地控制动机水平。在学习较容易时使其集中注意力,尽量紧张一些,学习较复杂时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氛围,遇到难题时可以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造成其过度紧张和焦虑。
(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其继续努力。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过去一贯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对于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的效果有明显影响。善于运用奖励可以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总之,作为老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明的父母都从事房地产开发工作。因为工作的原因,小明从小到大跟着父母去过不少地方,每个地方待了不到两三年,就又要到另一个城市去。因为父母工作忙,小明与父母的沟通也不是很多,每次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进入当地学校读书,小明就又要适应一个新的环境。而当小明渐渐熟悉起来,又可能要离开了。刚入学时,小明成绩挺好的,可是几年下来,成绩一落千丈,他自己很烦恼,父母也很担忧。
问题:
(1)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小明的哪种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2)请从需要之间的关系分析小明成绩下降的原因。
(3)请分析如何帮助小明摆脱困境,提高成绩。
【参考答案】
(1)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因此,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2)小明是因为归属与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进而影响了他对更高层次需要的追求,这也是小明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3)①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家长沟通,满足学生归属与爱的需要;
②关爱学生,用教师的爱弥补学生归属与爱的缺失;集合全班同学的力量加强对小明的关心与爱护,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进而激发他的学习动机;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教育,增强小明的自信心。
3.以下是丁老师访谈学生冰冰及家长的记录
丁老师:“你觉得现在的学习任务重吗?”
学生冰冰:“总的来说还是挺重的,我的课表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回家后还要完成很多家庭作业,”
丁老师:“你平时自由活动的时间能自主支配吗?”学生冰冰:“很少有自由活动时间,更谈不上自主支配了."
丁老师:“您对自己孩子的学习管得多吗?”
冰冰母亲:“您也知道,当前社会竞争压力很大,为了上好的大学,我会督促孩子完成各科作业,还让她学习一技之长.”
丁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您考虑过孩子的学习兴趣吗?”
冰冰母亲: “我较少考虑她的兴趣,我觉得兴趣不是凭空而来的,一旦有了成绩,自然会产生兴趣。”
丁老师:“孩子跟您叫过苦吗?”
冰冰母亲:“说过,但我觉得,只要学习就比瞎玩强。”
问题:
(1)根据人本主义的教育目的观,谈谈访谈内容的看法。
⑵人本主义所倡导的意义学习有什么特点;
(3)根据人本主义学別理论,教育者应如何改进自己的教育活动?
答案:
(1)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家罗杰斯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完整的人”,即知情合一的人。材料中冰冰母亲的教育观只重视知识学习,只想看把孩子的时间计划得满满的,不在乎冰冰的兴趣爱好,这样的教育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2)有意义的学习包含四个要素:
①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整个人都要参与到学习之中,既包括认知参与,也包括情感参与;
②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
③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以及个性等都发生变化;
④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他们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和学到了什么。
(3)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
该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自我实现是最高级的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引起的。 因此,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
罗杰斯强调学生中心的教学观,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助产士、催化剂。教师进行的是一种非指导性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教师要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有意义的基础上,同时促进学生情感和认知的发展。
4.四年级学生小刚,特别喜欢养小动物,妈妈也很支持他,给他买过蚕宝宝、小仓鼠、小乌龟等。 但小刚时常会带小动物去学校,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课。班主任李老师了解后,并没有批评他,而且组织同学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在李老师的引导下,小刚和其他小组成员开展了活动,通过对小动物的观察、照料,小刚不仅学到了许多生物学的知识,还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他还改掉丁拖沓、懒惰的坏毛病,养成了勤奋,自律,认真的好习惯,学习的主动性也有了提高,对各科学习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组同学们经常在一起合作探究,大家的学划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后来,小刚写的作文《我的好朋友一一小仓鼠》在全国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问题:(1)从内外两方面分材小刚学习行为改变的原因。
(2)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案:
(1)从内在原因看,小刚本身特别喜欢小动物,对其有极大的研究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是其行为改变的内在动力。从外在原因来看,父母对小刚养小动物表示支持;老师引导小刚组织了动物兴趣小组;同学们和他一起进行了合作探究等这些外在的支持力量,让小刚逐渐改掉了拖沓、懒惰的坏毛病,养成了勤奋、自律的好习惯。社会对小刚文草的鼓励也进一步强化了小刚的学习兴趣。
⑵①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
②通过提司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
③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
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⑤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⑥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及时反馈;
⑦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
5.有位学生小堂教师关注,同学也不喜欢他。课堂上经常讲话,做小动作。坐窗边时,他喜欢把窗帘打开又合上,合上又打开。教师发脾气,他反倒做鬼脸,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问题:
(1)请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该生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2)任课教师可采用哪些措施以满足该生的心理需要?
答案:
(1)马斯洛将人的主要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而后又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增加了认知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共七个层次。
该学生不受教师关注,同学们也不喜欢他,他经常讲话、做小动作等是想吸引老师、同学们的注意,是为了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 的表现。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归属和爱的需要” 属于缺失性需要,只有缺失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之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当他没有感觉到被爱,是不可能主动地学习和探究新知识的,于是才会出现材料中的行为。
(2)任课老师可采取以下措施: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给了合适机会让学生现自己:活动中根据学生特长,提供表现机会;在同学中,只要他们有了进步,有了成功,就及时表扬,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6.作为一个初二班主任,我总为一些学生担心尤其是张强同学。他正处于一个关健时期,他对于是否还继续留在学校读书正进行着思想斗争。张强是一个内向的学生,在家中排行老三,他的哥哥和姐姐没有一个读完中学,他的父母也没有中学毕业,家庭对他的学业没能提供什么帮助。目前,张强的主要问题是经常旷课,最近一次期中考试他有两门主课没及格。当我找他谈话时,他告诉我: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在学习上就遇到了麻烦,而且感到很无助。他开始觉得自已笨,而且越认为自己笨就越不愿意努力, 因为既然不行干吗还要努力呢?由于不努力,他变得更落后,这也使得老师认为他很笨,并把他作为笨学生来处理,例如,给他布置简单的学习任务,最后干脆把他编到“差班”去。
于是,他开始不来学校了,而当时老师除了把他不来上学的事情告诉他门家长外,什么努力都没有做。他曾经回到学校一段时间,那只是因为小想让老师再找家长的麻烦,之后他就经常不去学校了。我问他,如果辍学了他会做什么,他说他所有的哥哥、姐姐都辍学了,而且都找到了工作,哥哥做建筑工,姐姐在宾馆做招待,他们有钱花,而且没有人会因为他们没有完成中学学业而刁难他们。他也想去做工,他可能会买一辆汽车四处游玩。他认为以前别人所说的辍学可能会带来许多糟糕的事情其实都是撒谎。学校无法帮助他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他在学校只是浪费时间。
问题:
(1)请分别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张强同学为什么想辍学。
(2)请分别用归因理论和自我价值理论分析张强同学为什么不愿意努力学习。
答案: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强化可以加强行为 惩罚可以抑制行为。张强在学校读书不能得到任何好处(缺乏正强化),而不上学则比较自由(获得强化),还可以免除老师和同学的歧视(获得负强化),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于是,产生了想辍学念头。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祭,获得果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自己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张强的哥哥、姐姐都辍学了,而且都找到了工作。他认为以前别人所说的辍学可能会带来许多糟糕的事情其实都是撒谎。张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认识到辍学并不会导致糟糕的事情,进而坚定了辍学的念头。
(2)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行为成败的分析可归纳为六个原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其他外界环境等。张强把学习成绩差归因于自己笨,即能力低。而能力因素是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把失败归为能力, 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越来越不努力学习。
自我价值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科文顿提出的。该理伦认为,人天生具有一种维护自己尊严和价值的需要,倾向于将自我接受作为最优先的追求。根据自我价值理论,张强自认学校无法帮助做得到相要的东西,他觉得在学校只是浪费时间,学习无法维护张强的自我价值感是张强不努力学习的主要原因。
7.某省级示范中学初三学生吴某,从小就是老师们喜欢的乖学生,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在初一利初二的两年中,多次考试成绩在年级都是数一数二的,进入初三时,班主任找吴某谈话,告诉他老师们都一致看好他,认为他有冲击中考状元的实力,希望他继续努力,不要辜负老师们对他的期望,为学校争光。吴某听后也暗下决心,要去搏一搏。随后的日子里,吴某每天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做的题目越来越多。一段时间后,吴某出现了食欲减退、失眠等反应,学习成绩反而下降了。
问题:
(1)简述任务难度、学习效率与学习动机水平的关系。
(2)运用学习动机相关原理,分析班主任的做法存在的问题。
(3)你认为激励吴某学习的正确做法有哪些?
答案:
(1)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干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水平和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 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取佳列机水中越低。,动机水平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曲线.
(2)案例中,班主任的初衷定好的,但是做法欠妥,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影响到了吴某的身心健康。按照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随看不同性质的任务,动机水平与效果之间是倒U形关系。在较复杂或困难的任务中,保持较低水平的动机反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案例中,班主任向吴某表达大家对他的期望,以此想激励吴某,加上吴某自身也暗下决心,这样便形成了外界和内在的双重压力-较强的学习动机给吴某的身心带来了不利影响,不仅成绩下降,也出现一些生理症状。
(3)面对案例中吴某的这种状况,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适当降低学习动机,保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比较好;
②劳逸结合,参加适当的非学习活动,缓解紧张情绪;
③树立正确的成败观,分散吴某对考试结果的注意力;
④家长和老师给予吴某宽松的心理环境,减轻吴某的心理负担。
8.小学生小亮很想学好数学,但数学成绩一直很多方面努力都没有起色。近期,班主任发现:小亮上课变得不听讲,还时不时扰乱课堂秩序,不完成家庭作业,数学老师催促也不见效,之后连续几次数学考试都是班上最后一名。班主任通过与小亮谈话了解到,经历了多次数学考试失败体验后,小亮发现学习努力的程度与成绩好坏没有关系,对提高数学成绩自己是真的无能为力了,他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从而不再愿意花时间学数学。
问题:
(1)你认为小亮在学习上是否出现了习得性无助?并说明理由。
(2)如果你是小亮的班主任,你会如何培养他的学习动机?
答案:
(1)小亮在学习上出现了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个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材料中,小亮经历了多次数学考试失败,发现努力的程度与成绩好坏没有关系,对提高数学成绩感到无能为力,可见小亮产生了习得性无助。
⑵①了解和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习动机产生;
②重视意志训练,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自我效能感;
④培养学生形成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9. 林老师为了上好“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一课,精心制作了幻灯片,并准备丁青蛙标本、三张挂图和视频材料。课前林老师将这些教具放好后,马上受到了许多学生的围观。课上他先是播放了视频材料,接着他演示了青蛙标本,因标本过小,后面的同学伸着脖子也看不到,他不断翻着幻灯片,却没有适时做出讲解。下课铃声响了,准备的幻灯片还没有翻完。课后学生们反映:“我们忙着看这看那, 老师讲什么没听清,而且有的幻灯片白色背景上印着浅色字,看着很模糊。”
问题:
(1)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直观手段仔在哪些问题?
(2)联系材料阐述教师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展示的效果。
答案:
(1)林老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①教具过早呈现,林老师在课前就将其全部摆放悬挂,吸引学生围观。
②没有适当选择教具。幻灯片准备过多,下课还没有翻完;标本过小,导致后面的同学都看不到;教具种类过多,导致学生过忙。
③没有做到直观和讲解相结合,该教师不断翻着幻灯片,却没有适时做出讲解。
④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学生忙着看这看那,老师讲什么却没听清。
⑤没有运用感知规律中的强度律和差异律,幻灯片的白色背景上浅色字很模糊,未能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2)针对林老师上课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
首先,教具的呈现应该有针对性,教师不应在上课之初就呈现教具,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控制教具数量,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 让学生充分参与。案例中,林老师未合理选用标本,青蛙标本过小,可以不用;幻灯片的量也应该控制,而且避免为了直观而直观。同时,应留有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再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要在视频播放之前明确观察的目标和观察要求。
最后,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教学实际中可运用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等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案例中,林老师的课件制作应该突出对象与背景的差异,提供的青蛙标本应该足够大。相信通过这些改进,林老师的课堂一定会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0. 小明的数学成绩一直特别优异,在各种比赛中屡次获过奖。但是中学时一次测验失败,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就责骂,老师对他的评语也充满讽刺,于是小明产生了失败感,从此一蹶不振,学习成绩也每况愈下。
问题:
(1) 导致小明丧失信心的原因有哪些?
(2)结合材料,谈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的学别动机。
答案:
(1)材料当中描述了小明的一些变化,而取终导致小明丧失信心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外界父母和老师的影响,小明的尊重需要得不到满足。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別人的尊重两个方面。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就会感到自信、价值和能力,否则就会产上自卑或保护性反抗。案例中,小明在中学时的一次测验失败后,被父母不分青红皂白责骂,被老师讽刺这都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小明的自尊心,使他感觉没有受到尊重,慢慢地产生了自卑感,渐渐丧失了自信心。
第二,由于小明的归因不正确,使得他由于一次失利产生了失败感。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从内在维度来说如果学习者将失败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学习者会产生消极的自我价值感;从可控性维度来说,如果学习者把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会产生仇视情绪;从稳定性维度来说,如果学习者把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则学习者对未来的学习结果会持有失败的预期,并会降低自信心、自豪感。父母的责骂和老师的讽刺让小明将考试的失败归因于内在的、不可控、稳定的因素,因此小明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丧失了信心。
第三,小明的自我效能感也比较低,由于父母的责骂和老师的讽刺,使得他对自己的认识也产生了偏差,比较自卑,自我效能感比较低。
(2)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案例中明的老师不应讽刺小明,而应帮助小明,和小明一起树立适合小明的学习目标,帮助小明慢慢进步。
其次,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培养小明对学习真正的兴趣,而不是单纯为了受到父母和老师的夸奖而去学习。
再次,正确评价,适当表扬和批评。小明学习退步,家长和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批评,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责骂,更不是出言讽刺最后,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学习。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帮助小明分析此次测试的失利原因,指导其正确的归因方式,尽量将其归因于小明的不努力而导致了失败,从而促使小明更加努力学习,提高学习动机。
Copyright © 2014-2064,www.aixincb.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www.爱心传播.com 京ICP备14059545号-1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