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高考标语的背后,藏着最真实的中国

分类:爱心传递  发布时间:2019-06-17 10:43:43

来源:海外博士学者圈子

此时此刻,中国几乎所有的高中,都是一片火红色。那是一幅幅标语的颜色。


为了能切实的击中学生内心,这些标语口号无所不用其极,鸡汤、毒鸡汤、励志和反向刺激一起上。


它们的使命就是刺激学生努力,再努力,拼命,再拼命。

1

往死拼命标语


进了这个门,我们都是狼人


我们一般不认真

认真起来自己都害怕!


我们老师的口头禅。。。






冲,冲,冲




2

狗血励志标语


真正的差生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吼吼!!!



我怀疑这个班没有女生


人丑就要多读书,有理,有理

不说了,搬砖去了。。。



3

梦想霸气标语



你看人家笑得多灿烂……


这个标语,有点怕了。。。


4

文艺式鼓舞套餐





当然


还有这样



把高考各科必记内容贴在了楼梯上,引起网友热议,“这才是真正的知识的阶梯呀!”


这样的……


这样滴。。。


延伸阅读



高考标语背后的时代命运变迁




锦麟观察微信号:jinlinguancha



相信每一个在中国内地长大的你,从小开始就知道,一件很遥远又很紧迫的事情不出意外多半会在人生中发生——那就是“高考”。每一年的6月7日、8日都牵动着数千万人的心。


那些还在冲刺的考生、大一的新生、已经走过高考若干年的“老考生”,是否有在忙碌中真正思考过——你为什么而高考?不仅80后、90后,还有40后、50后们,他们到底为什么而高考?统一、详实的答案不得而知,但或许我们可以通过那些代代相传、代代“进化”的高考标语中看出些端倪来。


文革前(1952年~1965年):梅花香自苦寒来


1952,高考制度建立,第一次参加高考的考生只有5.9万人。那时候的流行标语是:一颗红心 两手准备——“一颗红心”,是指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攀登文化科学高峰的革命理想。“两种准备”,一种是考上全日制大学;另一种,如果考不上,则坚持自学或业余学习。类似“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古诗词句也是经常出现的励志标语。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等以头条新闻发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不分出身大家都可以报名参考,这是十几年来不敢想象的事。

这是一张记录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全国高考考场的图片。图片的右下角的标语,写的是:热烈欢迎考生接受祖国挑选。那一年,570万考生参加高考,最后只有不到28万人经受住了“国家的挑选”,录取比例为29:1。那时候,通过了高考,就等于跃过了龙门。

那个时代,鼓励考生的高考标语也保留着浓浓的时代气息。这个考场上的标语写的就是: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那时候,个人的理想和国家的前途,还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之后,标准化、改革、扩招、自主招生......一个个成为成为高考演变中的关键词。而年年的高考标语,也已经逐渐褪去激情,披上满怀希望的外衣,传统中透着坚定和理想。


这是1998年6月,河北遵化某学校鼓励考生的标语:胜利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失败,这是最后一次。这句话不知道激励了多少落榜复读的考生。


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对于很多人来说,高考依然被认为是改变命运的重要转折点,2002年至2008年,中国高考报名人数由527万人增长至1050万人。


高考“变脸”(2009年~至今):寒门再难出贵子?

实际上,与其说是高考变脸,不如说是时代变脸。200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约1020万,比2008年减少3.8%。这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高考报名人数首次绝对下降。之后连续五年,高考报名人数一直在下降。201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39万人,较2013年增加27万人,增幅3%。全国高考人数连续五年下降后首次回升。

数据变化背后,是考生和教育者的心理变化,而从高考标语中,也越来越多看到躁动、挣扎,甚至是膨胀。当然,其中偶尔出现的调侃和幽默偶尔也能让人会心一笑。


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幽默、霸气、目标明确。


进清华,与主席总理称兄道弟;入北大,同大家巨匠论道谈经。北大常务副校长柯杨委员在2014年的两会上透露,有家长把孩子送到北大时这样说,让你读北大不是为日后挣8000元工资,而是希望你当省部级官员。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是,滚回家!否,滚去学习!高富帅与白富美激励了新一代?


回到首页 | 返回顶部| 会员注册

Copyright © 2014-2064,www.aixincb.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www.爱心传播.com 京ICP备14059545号-1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