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一位教师,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分类:爱心传递  发布时间:2018-06-04 15:23:37


一、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意义

1、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也称社会认知理论(socialcognitive theory)或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一种信念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班杜拉(1977)在《自我效能感: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认知理论之父阿尔伯特·班杜拉,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现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约丹讲座教授。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班杜拉认为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

2、自我效能水平越高,人体对自己成功完成任务就越有信心。所以,我们发现,在困难的情境中,低自我效能感的人体更可能降低甚至干脆放弃他们的努力;相反,高自我效能感的学人体则会加倍努力迎接挑战。另外,高自我效能感的学个体面对消极反馈时反而更加努力,积极性也更高;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面对消极反馈时会降低努力的水平。

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 
    1.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倾向于选择难度较高的学习内容,越是这样的内容,越能激发他们的战胜困难的欲望和勇气,以这种坚强的意志作为必要保证,而使学习活动获得成功;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学习活动者倾向于选择那些不必做出很多努力,易于完成的内容,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束手无策、退缩不前以至于气馁。在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过程中,遇到同样的困难,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会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去战胜困难,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会放弃这种尝试或努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将取决于主体自身的努力。努力是学习动机的表征,也是自我效能感的重要表现形式。 

2.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据调查表明,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为13%。有关研究表明,学生知觉到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直接地或通过亲社会行为、问题行为以及学业成绩的作用影响乃至造成了学生目前及今后的抑郁:短期内,学生是由于他们的学业无能的信念而不是真实的学业表现产生抑郁的;长期内,低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是以学业成绩、问题行为及提前的抑郁为媒介对抑郁产生影响的。对焦虑的相关研究也表明,学业自我效能感同样直接或通过学业成绩间接地构成了导致或影响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小学生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自我效能感不仅对作为学生的个人成就有巨大影响力,对作为成人的个人亦是如此。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往往倾向于挑战自我,选择有较高难度的活动,并敢于通过不断的努力去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因对自己期望较低,害怕失败受伤不愿付出过多努力,在结局未料时先判自己出局,失败了又将原因归于自身能力有限,进而再影响自身的自我效能感,形成恶性循环。无疑,个人在学生时代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与成人后的自我效能感一脉相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在课堂中度过,而教育的作用并不是纯粹的灌输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做人的素质,能引导其向善,助其成功。因此,教师的教学就必然承担着培养学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的任务。

三、教学中的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1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并且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提高自我效能感: 1.过去的成功经验(enactive mastery) 2.替代榜样(vicariousmodeling) 3.口头说服(verbal persuasion) 4.唤醒(arousal)

2、班杜拉指出,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的资源就是过去的成功经验。第二种资源是替代榜样--当看到别人完成某一任务时,就会变得更加自信。当你与所观察的人很相似时,替代榜样最为有效。第三种资源是口头说服。他人的说服使你相信你具备成功的必要技能,因此就会变得更加自信。励志型演讲者就经常采用这一策略。最后,班杜拉认为唤醒也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唤醒使得个体处于兴奋状态,驱使他们完成任务。他们变得兴奋,表现得更好。但是,如果唤醒与工作是不相关的,就会影响绩效。

3、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直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情绪的唤起四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个体性格、情绪特征因材施教,具体学生具体处理,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四、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如果我是一位教师,我将采用以下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首先,我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如对待内向敏感的学生,我不会贸然让他公然回答问题,因为他有可能会因为紧张等自身特质而适得其反,而应该多鼓励与他情况差不多的学生,因为内向敏感往往有较强的代入感,能在对别人的夸奖中找到自信,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而对待外向自信的孩子,我不会给他过多的成就感,因为过于容易的教学内容会滋长他的骄傲情绪,适度的挫败能激发他的求胜欲望,从而在不断的努力中获得成功,最终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2、其次,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是否适合学生,能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感,从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3、再次,让学生体验成功。自我效能理论指出,学习者亲身经历的成败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首先,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建立适当的目标,一般说来,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具体、可行的、近期的学习目标,目标定得太远太泛都不利于学生良好地学习和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只有那些具体的、近期的学习目标才能让学生比较容易地观察到自己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又可促使学生为自己设定更富有挑战性的目标。

4、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学生都有探求自己学业成败原因的倾向,并力求作出因果分析,这种对自己学习行为及结果产生原因的推论就是归因。学生可以通过归因来认识、预测、控制 自己随后的学习行为。作为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归因 ,帮助他们认识到应将学业的成功归因于能力、努力和有效的策略,这样他们就会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并保持学习动机。

5、最后,强调在学习中态度的重要性,弱化学生之间成绩的差距,加强合作学习等等,都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显著效果。创造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从而取得进步,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帮助他们分析除自己努力之外 ,影响其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其他方法来提高自我效能感:

1)、从擅长领域入手,创造成功体验;
2)、树立积极榜样,学习成功经验;
3)、分析失败原因,积极正面应对;
4)、创造和谐人际环境,培养积极情感;
5)、善于自我反思,寻求学习做事技巧。

欣然青草

本文首发于http://www.aixincb.com***http://www.爱心传播.com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到首页 | 返回顶部| 会员注册

Copyright © 2014-2064,www.aixincb.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www.爱心传播.com 京ICP备14059545号-1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