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传递

触目惊心:你根本不知道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有多可怕!(1)

分类:爱心传递  发布时间:2018-02-26 09:26:08


作者 | 缓缓君

来源 | 缓缓说


01


2014年3月,著名人口学家翟振武在权威期刊《人口研究》上发表论文称:


如果全面放开二孩,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峰值将达到4995万,总和生育率将达到4.5。


翟振武是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获得过中国人口学界的最高成就奖——中华人口奖。


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人口学专家,翟振武旗帜鲜明地反对全面放开二孩。


2014年7月,国家卫计委官员杨文庄在新闻发布会上也采纳了翟振武的数据,认为如果全面放开二孩,将会累计多生出9000余万人,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造成很大影响。


可就在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仅为1723万人,远低于卫计委此前预测的2100万(中值),更不用说翟教授预测的4995万了。


(卫计委此前预测的数据)

原本以为全面放开二孩的头几年,被计划生育压制多年的需求将会释放,中国的新生人口会出现一波大爆发,然而2017年的新生人口甚至比2016年还少了63万人。


这不太正常。


于是我又去查了一下二孩的数据,发现2017年二孩数量比2016年增加162万。比重首次超过一半,达到了51.2%,


这就意味着一孩的数量比上一年减少了225万。


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正在显著下降。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你去翻一下中国历年的出生人口数据就会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


未来十年,育龄高峰期女性数量将减少约40%。


在数量下降和意愿下降的双重影响下,真的很有可能会如梁建章预测的那样:


中国的出生人口将从2018年开始,以每年减少30万到100万的速度进入雪崩状态。

(1990年-2015年出生人口数据)


02


中国的人口危机并不是没有预兆。


2000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年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22。


所谓的总和生育率,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女性,在育龄期间(国际传统上一般以15岁至44岁或49岁为准)生育子女的平均数量。


一个国家想要完成正常的世代更替,总和生育率一般不能低于2.1。


1.22这个数字不仅低于欧洲发达国家,甚至比“少子化”现象严重的日本还要低。


然而,计划生育部门以存在大量黑户(漏报瞒报人口)为由,强行将总和生育率上调到1.8。


当时的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说:“根据大多数学者的意见,我们国家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应该在1.7—1.8之间,这是经过科学测算的数据,不是哪个人说的,更不是我个人说了算的数据。当然有个别专家认为中国生育率不是1.7—1.8,是1.5,当然这毕竟是个别人的观点。”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当年的生育率只有1.18(其中“城市”为0.88210,“镇”为1.15340,“乡村”为1.43755),接近此前抽样调查的1.22,即便考虑到存在瞒报漏报,计划生育部门强行调高到1.8,这个数据无疑是错得离谱!



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2017年3月,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在新闻发布会中竟然公开表示,中国的生育情况“完全符合预判”,中国不缺人口,而且未来一百年都不缺。


随着2017年出生人口数据出炉,卫计委再一次被打脸。


03


  • 比新生人口数量下降更让人担忧的是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飞速进入老龄化。


根据国际通行惯例,当一个国家(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时,即意味着这个国家(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15年中国13.74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有2.2亿,占总人口比例16.1%;65岁及以上人口数1.43亿人,占比10.5%。


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已达到国际标准的1.5倍,更可怕的是老龄化程度还在不断加速。


2005年,IMF推演了中国1950-2050年的人口结构变化。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资料来源:IMF


根据IMF这一预测,到2050年时,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将超过1/3,而这一预测是基于1.8的总和生育率进行推演的。


2013年,美国人口普查局也对中国的人口结构进行了分析,老龄化程度比IMF的预测更加让人触目惊心。



再过二三十年,满大街都将是老年人,年轻的面孔越来越少,社会活力不断下降。


而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养老会不会出大问题?


当我在公众号发起“老龄化”和“少子化”的意见征集时,有一位读者给我留言说:作为一名在政府规划部门上班的,我们领导对养老这块很是看好。如果国家政策或者配套进一步完善,养老院是一个不错点




但问题在于,政府自己是不创造价值的,政府能做的是政策的制定和财富的再分配。


  • 如果没有足够的年轻劳动力,政策怎么落地?

  • 如果没有足够的年轻劳动力,养老金的缺口谁来填?


根据2016年社保报告,全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抚养比为2.75:1,其中广东最高为9:1,黑龙江最低仅为1.3:1。


也就是说,广东是9个年轻人在供养1个老人,而黑龙江平均1.3人供养1个老人,对于黑龙江来说,养老的压力已极其严峻,入不敷出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而这个结果比预料的要来得更快。


就在2017年12月,人社部最新的社保报告显示,2016年黑龙江养老保险收不抵支320亿,扣除2015年结余的88亿,总欠账也达到了232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养老金结余被花光的省份。


除了黑龙江之外,辽宁、河北、吉林、内蒙古、湖北、青海都出现了当期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情况。

在全国养老保险可支付月数情况表中,很多省份的血槽已经快见底了。

政府现在的做法是通过财政预算进行转移支付,说白了就是让有钱的省份补贴那些血槽见底的省份。


但这条路能走多远?


  • 一边是转移支付的金额大幅增长,一边是全国性的老年人抚养比不断下降。


如果中国不能解决少子化的问题,到了2050年的时候,全国的养老抚养比可能都将变成黑龙江现在的样子,到时候每个省都将入不敷出,那又该怎么办?


难道还指望国际援助?


或许你觉得2050年还很遥远,但这个时间点正好是我们这一代人差不多到退休年龄的时候,所以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将面对的问题。


当然,政府肯定会想对策。


04


  • 政府的第一个对策就是延长退休年龄到65岁。


虽然有一些专家会跑出来说,延迟退休可以“更大程度发挥老一代人在企业中的经验作用”,又或者是“可以提升老年人的价值感”,但无论有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延迟退休的本质不过是消减老年人的福利以减轻社会的负担。


或许你觉得这样很残酷。


毕竟当年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时候,喊出的口号是“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后来这个口号变成了“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而到了今天这个口号变成了“养老不能靠政府”。


这多少让人觉得政府有甩锅的嫌疑。




但如果你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你会发现我们不过是有幸生在了最文明的时代。


自2000年以来,学者在川、陕、鄂、豫交界的汉水流域中发现了大批古代的“寄死窑”(又称“自死窑”、“老人洞”),这被认为是在生产力短缺的古代,专供60岁以上的老人自我死亡时使用的。


日本也被发现有弃老的传统。


日本著名电影导演木下恵介曾于1958年拍摄过一部电影《楢山节考》(视频点击进入),讲述了日本古代信州一个贫苦的山村中,由于粮食长期短缺,老人一到了70岁,就要被子女背到山中等死,以供奉山神的故事。




这部电影播出后引起过了不小的轰动,后来在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中,阿信妈也曾经说:“如果家里再困难的话,你就把我背到山上去吧”。


在现在看来,这种做法简直大逆不道,这样的子女不配做人,但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经历的一个过程。


但你不要以为今天的人们就一定不会重走过去的老路。

2016年,横滨一家医院里一名88岁的老人因输入体内的点滴被混入了洗涤剂成分而不幸死亡。


随着日本警方的进一步调查,竟发现了多起类似的案件。


除了用点滴谋杀之外,日本同年还发生了男护理人员用刀砍死19名老人和残障人士,以及女护理人员对着住院老人大骂“你们本应该死”这样的虐待甚至杀害老年人的恶性事件。


日本舆论对这些事件做出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老龄化的日本社会,护理人手极度不足,导致“憎老”现象不断加剧。


对此,日本电视台还引用了一项调查数据报道:认为政府无需再为老弱提供福利”的民众有38%。


日本舆论还进一步指出,老年人口的增加使日本年轻一代负担更重,无形中对老者心生恨意,这也是日本近期“弃老、憎老”社会现象的根源所在。





在经济高速发展,资源富足的时候,人性会表现出文明友善的一面。


但当一个社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短缺到一定程度时,人性就会露出丑恶和自私的那一面。


这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求生本能。


而中国和日本不同的是,日本在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前,已经晋升为富裕国家了,而我们要面临的是未富先老这样更为残酷的事实。


如果仅仅是延迟退休就可以避免伦理危机的话,已经算是很好的结果了。


而退休年龄会不会进一步延迟,这就很难说了。


德国已经在讨论把退休年龄延迟到70岁了,而我们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退休年龄比德国更晚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 政府的第二个对策是提高生育率。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把总和生育率提高到1.8。


回到首页 | 返回顶部| 会员注册

Copyright © 2014-2064,www.aixincb.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www.爱心传播.com 京ICP备14059545号-1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