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教师:唐文雯
专 业:学前教育专业
年 级:201803级
层 次:专升本
学习中心:本部学习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幼小衔接中时间教育的策略及其有效性研究
[摘 要]有效性的时间教育策略能帮助大班幼儿将日常活动与时间有机整合起来,突破原有思维提升新经验,从而形成正确的时间概念,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幼小衔接。研究从幼儿园集体活动、家园合作、幼儿园-小学合作三个方面探讨了幼小衔接时间教育策略及其有效性。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的时间教育策略,其有效性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绘画的文学作品、游戏帮助幼儿感知时间长短,培养幼儿珍惜时间的意识;家园合作中的时间教育策略,其有效性是让教师、家长通过自己“潜移默化”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幼儿园与小学合作中的时间教育策略,其有效性是通过小学实地体验,不仅让即将毕业的孩子们近距离了解小学的学习环境,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更是激发孩子们对小学生活美好向往和做一名小学生的的愿望,为顺利进入小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幼小衔接; 时间教育; 教育策略; 有效性分析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他们历经的第一个重大转折就是幼小衔接。升入小学之后,孩子们不仅要学习多门学科知识,还要受到各种规则的制约,更要按时作息,相当一部分孩子身上会出现各种不良现象,例如,精神不振、疲倦、恐惧学习等。相比而言,幼儿园生活比较自由,尤其是作息制度方面,但成为一名小学生之后,孩子就要快速适应新的生活规律,否则将会对其学习与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幼儿升入小学之后基本没有了每天午睡的时间,或是只能睡一会儿午觉,上课时间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在大班每节课最长不过半个小时,但小学每节课却延长至40分钟。所以相对来说,孩子是比较容易困倦或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的。在这个重要的过渡期,不仅要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还要让他们拥有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在这个幼小衔接期,孩子将会经历从性格养成为主的教育到知识学习为主的不同教育阶段,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引导其顺利从幼儿园教育阶段过渡到小学教育阶段是每一个教师和每一位家长必须思考的问题。
时间是宝贵的,不能浪费。时间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而停止,同一个时间段不可能重复两次,因此,每个人都要守时、惜时,要理解“寸光阴寸金”的道理。而正确的时间观念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时间观念对于幼儿适应集体生活以及未来的学校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根本不理解时间对于人生的重要价值,这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尤为重要。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多个方面存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也正因为这一原因的存在,有些孩子在升入小学时,心理、经验等方面均没有做好准备,当他们背上书包踏进校园,短暂的几天之内就会产生巨大的压力感,无法调适好自己的心情,面临着重重困难,对学习提不起精神,自尊心严重受挫,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引起了教育工作者与家长的重视。所以,要积极开展幼小衔接,在家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让孩子能顺利度过这段特殊的转折时期。
幼小衔接中,幼儿的时间意识较为薄弱,时间秩序感不强,自律性差等,家长以及部分教师对幼儿时间意识的培养也不够重视或者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时间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通过研究,不仅让教师、家长对幼儿时间意识培养的重视,还能帮助幼儿调节自我,使其幼小衔接更加有效。
通过对幼小衔接中时间教育的策略及其有效性研究,有利于教师、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中时间教育的观念;有利于教师、家长掌握切实可行的幼小衔接中时间教育的策略;有利于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一种极其自然的方式让孩子们逐渐树立时间观念,把一日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活动都当成培养时间观的载体,使其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具体来看,本研究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
时间对所有人来说都十分重要,幼儿也不例外,要以合适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引导,让他们感知到时间的重要性,对时间这一概念产生应有的了解,从小树立时间观,掌握安排时间的方法,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规律、有序。当幼儿逐渐对时间产生更多的了解后,他们会对主次、先后等产生了解,思维抽象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增强。升入大班之后,就要开展幼小衔接教育,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培养时间观,这是适应小学生活的必然要求。
每一个成年人都能意识到时间的宝贵,但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未必能理解这一点,正因如此,他们不具备良好的时间意识,不懂得珍惜时间,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能像其他事物一样可观、可感,许多幼儿都会忽略它的存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比较拖拉,不能遵守时间规则,所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理解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更是不可忽视的。
在幼小衔接方面,美国的做法值得许多国家学习,与我国相比,都强调了遵循幼儿的身心成长规律,要求教师反复斟酌、设计一日活动。唯一不同的是,我国在这方面突出了家庭的教育责任,把家庭教育作为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重要途径,而美国则比较重视精神理念上的衔接,更重视以幼儿为中心的情感认知,以及非智力因素对于幼儿升入小学的影响。
《幼教指导纲要》中明确表示,幼儿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挥一定的启蒙作用,涉及面要广、涵盖的内容要多,把学前教育划分为五个板块的内容,但每一个板块都不是互相孤立存在的,是互相影响、渗透、交织在一起,从多个方面入手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当前幼儿教育的发展情况看,的确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小学化,这种做法严重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违背了其身心成长规律。在教育环境创设方面,也力求与小学相接轨,教学内容、时间、方法等都超过了幼儿的能力与心理承受力,忽视了幼儿情感的体验和幼儿交往环境的营造,以及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幼儿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殊不知,这种不合理的教学方法会加重幼儿的精神负担,相当一部分孩子正式成为小学生之后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对学习产生厌倦,社交不良、学习困难等问题。
在这里,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早期教育的对象是0-8岁儿童,幼儿园与小学一二年级形成的“K-2”公立免费学制,是美国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美国的幼儿园与小学设在一起,幼儿园无论是创设教学环境,还是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课程目标时,都充分考虑到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从教育环境、内容两方面进行调适[1]。这样一来,幼儿园与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可以经常围绕幼小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打通了两大教育体系中的壁垒,教师也可以及时向家长了解情况,能把孩子在园或在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增强双方在解决幼小衔接的问题上达到教育理念上的一致性,避免由于教育理念不同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可以提供最有利的解决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
幼小衔接泛指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参与的活动,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不能抓住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将不利于幼儿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时间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有关时间知识的教育。教幼儿认识时间、感知时间的存在,发展幼儿的时间知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进幼儿处理日常事物的能力。由于时间没有直观形象,幼儿掌握时间概念比较困难,所以,对幼儿进行时间的教育时,应将表示时间的词汇与幼儿日常生活的活动、具体事件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帮助幼儿在生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掌握时间概念[2]。
时间教育策略是让时间教育能达成既定的目标,根据教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存在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与措施。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要适时对教育方案进行调整,使教育方案能更好地适应形势变化,争取顺利完成时间教育任务,最终实现时间教育目标。
三、相关理论基础
布朗芬布伦纳创建了生态系统理论,正是这一理论的提出,使他在学前启蒙教育、心理学领域具有了学派地位。在《人类发展生态学》这本书中,他第一次对“生态发展”这一概念做出了合理解释,并创建了生态系统理论。在他看来,人类发展生态学就是要增强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性,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有机体能否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他对人类发展所处的多种环境进行了分析,对社区、家庭、学校等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合理解释,创建了有名的“五系统观”: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在系统、宏观系统、时间系统。
从理论层面看,衔接属于生态学范畴之中的一个概念。布朗芬布伦纳表示,当个体所处在的生态环境位置发生了改变时,就意味着他要实现一种生态学层面上的过渡。这一理论的提出,帮助我们如何通过加强微观系统的联系来实现最优发展[3]。
邓洛普(Dunlop,2002)等人对幼小衔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依托于生态学理论创建了如图1所示的生态模式图。从这个模式图能直观地了解到,儿童最先接触到的就是微系统环境;中间系统是微系统互相影响的结果;外系统就是指一些儿童虽然不能直接接触到,却会对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内容,包括社会价值观、意识形态等。用这一理论对幼小衔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各个层级的环境会互相影响,多个要素都会同时向内、向外流动。
四、幼小衔接时间教育的基本策略及有效性分析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要遵守学校的时间制度,但在幼儿园,教师对幼儿作息时间相对较松。为此,培养幼儿时间观念成为幼小衔接中最重要的内容。不仅让幼儿对时间产生正确的认知与理解,还要引导他们意识到时间一直在流逝,并且一去不复返,而且还要帮助幼儿能合理地安排时间,懂得守时、惜时,养成做事不拖拉的良好习惯。
“有效”是针对“低效”而言,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实践中常常表现教育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幼儿园和家长教育,教师和家长有必要了解幼儿教育中出现“低效”的具体表现,以及有效教育的模式,教师和家长应该通过有效教育模式思考达到有效的教育手段。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不是一项孤立存在的事情,要与幼儿一日生活紧密地结合到一起,更需要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形成一致的教育。
(一)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的时间教育策略
根据大班幼儿的认知能力有所提升的特点,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幼儿已经建立了时间先后顺序这一概念,知道了昨天、今天、明天,在此基础上,要拓展教育内容,让幼儿们逐渐认识到年、月、星期等时间概念。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把这方面的时间教育与日常活动有机整合,促使幼儿初步理解时间顺序和其他相关的特性,突破原有思维提升新经验,从而形成正确的时间概念。
1.策略一:幼儿的时间感知策略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孩子们会逐渐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是开展时间教育的最佳时机。所以,要从微观层面入手,以幼儿能接受的方式,在他们熟悉的场景中开展时间教育。大班幼儿虽然能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但他们的理解往往不透彻,具体形象思维还是占主导地位,因此,图文并茂是幼儿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
具体活动:体验一分钟[5]
这项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对时钟产生一定的了解,让他们知道多长时间为一分钟。先用课件或实物的方式让孩子了解钟面,向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钟上有什么?”把时针与分针调整到12点的位置,提问:“当最廋、最长的秒针走一圈时,分针会走多远呢?我们一起来仔细看一看。”
有效性分析:从这一个环节的设计来看,教师的思路比较清晰,出发点也比较独特。在此之前,教师已经组织了一次活动,但由于没有使用课件,只是为孩子们讲子一个小故事,也没有给他们提供实物,幼儿们也没有认识钟面上的一分钟,很是单调,因此对一分钟的体验不够,并且偏离了让幼儿感受一分钟的感觉,这样以来对这次课题失去了意义。在第二次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的准备更充分,孩子们通过课件更加直观地了解到钟面由哪几部分组成,也能知道秒针的变化会对分针产生什么样影响。在随后的游戏环节,教师用课件为孩子们出示了一个时钟,让他们为其他小朋友计时,幼儿们的兴趣很高,乐此不疲。教师引导幼儿的语言表达的也会恰到好处。
2.策略二:幼儿时间概念的理解策略
幼儿年龄较小,他们不能准确地读钟表上的5分钟、10分钟等时间,也不能理解类似的时间概念。
具体活动:漂亮的钟表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漂亮模型钟面:“漂亮吗?”“漂亮!”幼儿们回答。“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幼儿们道:“想”。幼儿们开始自主选材料,动手制作模型钟面。
幼儿:“老师,我发现9号钟面的两根针是一样长的。”“老师,我最喜欢8号钟面了,因为这个钟面特别清楚。”教师:“谁记得短针的另外一个名字?长针呢?”幼儿:“它俩一个叫时针,一个叫分针。”......
有效分析:这个活动环节最大的优势就是教师做到了及时反馈,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意识,也能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教学成果。引导幼儿数钟面上的小格,并在自制时钟1-12数字旁边对应的位置标上了不同的5、10、15......60的时间数字,幼儿们可以在这些数字的辅助下读出时间,再加上一些认识时间的儿歌,让活动生动有趣。当幼儿学着记录时间,就配上电子钟,让幼儿看看钟面再看看电子钟,进行对比学习记录。自制的时钟会让天生都好动的幼儿兴致勃勃,再配上一些有韵律的认识时钟的儿歌也很容易让幼儿朗朗上口,从而使幼儿真正理解了时间概念。
3.策略三:通过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珍惜时间的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收集一些有关时间的文学作品,利用过渡环节讲给幼儿听,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时间的宝贵。
具体活动:《金老爷买钟》
讲故事:金老爷家里有四座钟,但每个钟上的时间都不同,客厅里的钟显示的是4点12分,卧室里的钟却是4点10分,厨房、餐厅的钟分别是4点20分,4点18分。金老爷觉得一定是这些钟坏了,可修理钟表的师傅说这些钟都没有坏。
提问:“孩子们,为什么金老爷家里的四个钟的时间都不同?”
回答:“这四个钟都很准,都没有坏,只是金老爷年纪大了,他没有想到自己从卧室到客厅、到餐厅、到厨房需要花一些时间。时间在变化,而钟面上的时间也就不同了。这就跟我们学习知识一样,每天学一点点知识,但时间一长,把这些知识联结成一个巨大的网,我们就会学习更多的内容,但如果没有这些知识连起来,我们就不可能有收获。”
有效性分析:《金老爷买钟》是一本绘本,通过和幼儿共同阅读理解时间是在不断流逝的。因为是绘本,很容易引起幼儿在视觉上的兴趣,加之故事情节的生动,由浅至深的道理,幼儿珍惜时间意识就会逐渐增强。
4.策略四: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珍惜时间的意识
大班幼儿有着很强的竞争意识,他们喜欢各种比赛,都会力争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具体活动:沙漏计时器
教师:“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对,这就是沙漏。古时候,人们没有钟、手表,也没有手机能看时间,就会用沙漏计时。咱们来比赛一下,看谁在沙漏完成之前能上完厕所、洗完手?”幼儿们开始了“分秒必争”......
有效分析:针对幼儿们有着很强的竞争意识特点,以他们最喜欢的、最熟悉的比赛这种游戏活动让幼儿们感受到时间的重要性,让他们用沙漏、钟表等计时,帮助幼儿感知时间的长短,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珍惜时间意识,做事的速度也明显加快。
具体活动:一分钟作用大
“多长时间是一分钟?我们能利用一分钟的时间完成哪些任务?做好哪些事情?”教师向幼儿们抛出了一系列问题。“一分钟就是一会儿。”“我觉得一分钟有这么长(幼儿比划着向两侧伸直自己的双手)”......幼儿们用他们的语言、动作,描述着对一分钟的认识。
有效性分析: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的兴致开始被激发出来,接着:“一分钟到底多长呢?”为了一探究竟,和幼儿们开展“一分钟里”的一系列活动。幼儿们兴高采烈地投入到活动之中,他们惊喜地发现自己能用一分钟时间完成许多任务,例如,可以上完厕所、可以拍50个球、可以喝完水等。一分钟虽然不起眼,但可以做各种事情。这样一来,幼儿们就能意识到自己要抓紧时间,不能耽误一分钟。
(二)家园合作中的时间教育策略
好习惯的养成很难,但只要孩子们身上出现了一些正确的行为,就要强化他们的这种意识,让他们坚持下去。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如果思想上有所松懈,坏习惯就会利用这样的机会卷土重来。因此,家园双方都要意识到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当好幼儿的榜样,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与家长自己先要有正确的时间观,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向孩子提出的要求,自己先要做到,让孩子能有良的好模仿对象,力求取得润物无声的效果[6]。
1.策略五:定期专题沙龙指导策略
不守时、不惜时、做事拖拉等现象在大班幼儿身上广泛存在。为了帮助幼儿摆脱这种不良习惯的影响,家长一定要积极寻找合理的资源,与教师一起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幼儿园也要定期开展一些专题讨论,寻找有效的资源进行经验分享,从而使其教师、家长真正树立起培养幼儿时间观念的坚定信念,为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逐步建立时间观念奠定基础。
2.策略六:家庭与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活动策略
在培养幼儿家园合力的行为习惯中,专门设计幼儿园与家庭相关联的环节及活动,和家长携手共同引导幼儿学习管理时间。
3.策略七:关注幼儿个体的差异性指导策略
有些孩子性子比较慢,在长期生活中对家长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他们最为缺乏的就是动手能力,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家园合作,鼓励孩子自己穿衣、吃饭,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让孩子留意时间的变化,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7]。
具体活动:有计划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中相当一部分都有着良好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但如果同时面对多件事情,他们就会乱了章法、没有头绪,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因此,要与孩子一起商量,帮助他们制定出合理的计划。
有效分析:让孩子知道在哪一个时间段内应该完成哪些任务,例如,起床、睡觉、洗脸、吃饭、上幼儿园、整理自己的图书与玩具等。有了计划表,明确了任务,幼儿做起来就会比较有条理,同时也提高了效率。
具体活动:肯坚持
凡是提前商量好的事情,一定要态度坚决,不能让孩子感觉到教师或家长即使向自己提出了要求,也可以不按要求做。例如,有些孩子在外面玩时,到了规定的时间却不肯回家,家长反复催促之下,最后还是连拉带拽地带走孩子。
有效分析:家长可以提前对幼儿说:“你说,再玩5分钟还10分钟?”幼儿肯定说是10分钟。家长就可以用手机设定好10分钟的闹铃,并告之幼儿:“闹铃响了我们必须回家哟。”如果幼儿做到了,家长可要及时夸奖。这样长期以往,孩子就能逐渐学会守时了。
具体活动:能专注
有些孩子升入一年级时,他们在写作业的时候会边玩边做,往往几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需要写一个多小时。
有效分析:升入大班之后,,就要培养幼儿的专注性,参与他们的游戏,让幼儿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想办法把他们的注意力延长。向客人展示孩子们做的各种手工作品,如积木造型、捏的泥塑等,并且夸奖幼儿,就会让幼儿体验到专注游戏的成就感。
具体活动:我做时间的小主人[8]
幼儿园作息时间:
7:00-8:00:入园并吃早点
8:00-9:00:室内活动
8:50-9:00:户外活动前十分钟
9:00-10:00:户外活动(包括早操活动和自主加餐活动)
10:00-10:10:课前活动
10:10-10:40:集体活动
10:40-11:00:自主活动
14:00-14:50:室内活动
14:50-15:00:课前10分钟
15:00-15:40:集体活动(游戏)
15:40-16:00:加餐
16:00-16:10:户外活动前10分钟
16:10-17:00:户外活动
17:00:离园
向孩子们介绍上面这张作息表,让他们知道在不同的时间段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为自己设计时间表。
有效性分析: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们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标注时间,孩子们不会写字,可以用一个苹果来表示加餐,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小人来表示户外活动等。在制定时间表过程中,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拘一格,不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还将应该做的事情计划下来,让幼儿在自己的时间表里,做自己该做的事,时间观念和任务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时间管理显得十分重要,但这种教育不是一阵风、走过场,需要长期坚持下去。在日常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都要对他们进行观察,采用合理的策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时间意识,为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三)幼儿园与小学合作中的时间教育策略
策略八:小学实地体验的时间教育策略
具体活动:走进小学
活动目标:
1.对学校环境产生一定的了解,了解哥哥姐姐们上了小学之后要学习什么,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
2.消除对小学的神秘感,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做好心理准备。
活动准备:
1.与幼儿谈话,了解他们最为关心的与小学生活有关的内容;
2.与小学管理者进行沟通,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与配合。
活动过程:
1. 组织预备会:(1)告诉孩子们今天要到哪一所小学参观;(2)让孩子认真看,可以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3)向孩子们提出要求,例如,保持安静,不打扰哥哥姐姐们学习等。
2.走进小学:体验升旗仪式、参观操场、参观教学楼、课堂体验、与学姐学哥们互动交流。
有效性分析:(1)通过这次参观,幼儿们对小学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到升旗的庄严。看到学校操场如此之大,有跑道、有足球场、有篮球场等;(2)参观教学楼,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小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的好奇心能得到满足,让他们对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3)看哥哥姐姐们上课是怎么表现的,让孩子们知道上课时要注意什么,受到良好学习氛围的感染。与哥哥姐姐们进行互动交流,让孩子们感知到了学校之后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让他们为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而感到骄傲。
结语
幼小衔接中的时间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应当成为幼小衔接教育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间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收效,会使孩子们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少碰壁、少受到梗阻。因此,家长、教师都要承担责任,互相配合、积极合作,共同为幼儿时间教育的开展出谋划策,共同制定出有效的教育策略,确保时间教育能顺利开展。让时间教育能真正地为了孩子,让他们将来在面对入小学时能够从容不迫,心情愉悦进入小学,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袁祎阳.中美两国幼小衔接问题的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18,(6)
[2]祝士媛.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M].沈阳出版社,1995:76-77
[3]沈茗竹,宋姗姗.关注幼小衔接提升教育理念[J].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12)
[4]李敏谊,刘颖,崔淑婧.国外近10年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10,(5)
[5]潘雪玲.体验一分钟[DB/OL].百度文库,2020.4.2
[6]曾世琴.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J].幼教研究,2013.2
[7]魏琦.培养幼儿园大班幼儿时间观念的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7)
[8]郝晶.我做时间的小主人[DB/OL].中国电子出版社,2012.5(37)
(欣然青草)
本文首发于http://www.aixincb.com***http://www.爱心传播.com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14-2064,www.aixincb.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www.爱心传播.com 京ICP备14059545号-1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