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传递

拿女儿做实验30年, 这位父亲培养出神童三姐妹: 做到这几点, 孩子注定优秀

分类:爱心传递  发布时间:2019-11-26 09:38:55


作者:豆妈
来源:女儿派(nverpai)

都说教育是父母的一场修行,孩子的成长永远离不开父母的战略性指导。

适时调整自己的育儿宝典,去迎合孩子成长的规律,一定可以收获小欢喜。



20世纪60年代,匈牙利有位父亲,叫拉斯洛?波尔加,是著名的心理学讲师。

他从学生时代就极其热爱心理学领域,非常关注领域内的实验,并对心理实践乐此不疲。


(拉斯洛.波尔加)

某一次,美国行为注意心理学创始人约翰?华生,提出了一个看起来很荒谬的言论:

“如果给我一个婴儿,通过不同的训练设计,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10个孩子培养成优秀学者或者杰出艺术家,或者超级罪犯。”

华生的言论没有得到实践,但“天才可以后天养成”这个观点让拉斯洛怦然心动。

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决定用自己的孩子去做“培养天才”的实验。

这一场持续了20多年的“波尔加实验”,拉斯洛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变成了国际象棋届的传奇。




(波尔加和三个女儿)

大女儿苏珊,是匈牙利国际象棋上赫赫有名的神童。

4岁开始正式下棋,精通5门外语,10岁时就参加了匈牙利国内的成人国际象棋比赛,并且成为国家大师。

11岁赢得男子比赛的冠军;12岁获得捷克斯洛伐克公开赛的第四名;15岁拿到了男子国际大师的标准分;17岁获得了参加男子世界冠军赛区际赛的资格。

1996年成为国际象棋历史上第八位女子世界冠军。

二女儿索菲亚,7岁时就获得了匈牙利11岁组的男子冠军;9岁时夺得了14岁组的男子世界冠军;12岁就拿到了14岁以下女子世界组冠军。

三女儿朱迪特,15岁获得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的称号,被公认为20世纪至21世纪初世界最强的女棋手。

不仅如此,朱迪特的国际象棋等级积分还持续排名女子世界第一长达25年,还入选了吉尼斯记录。

神童三姐妹的象棋故事也许并不能复刻到所有孩子身上,但拉斯洛的教育方法,值得所有家长借鉴。

1

打破性别差异


大女儿苏珊出生后,拉斯洛就开始了实验的第一步:观察和探索在大人不干预的情况下,孩子会选择什么?

很快,拉斯洛就找到了答案。

一次,妻子在家中做家务,发现3岁的苏珊主动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套国际象棋。

原本闹腾好动的苏珊,完全沉浸在了这些造型奇特的木质棋子前面,她拿起棋子反复观察,当晚还一直嚷嚷着让爸爸教她玩。

苏珊对国际象棋展露出了非常强烈的好奇心。


(大女儿苏珊?波尔加)


在拉斯洛的年代,国际象棋是一项男性游戏,女选手既不受重视,也不受欢迎,甚至没有一位女选手在这项运动里获得显著荣誉。

但是,拉斯洛思考后决定,绝对不要因为性别因素去限制女儿感兴趣的方向

事后证明,拉斯洛的决定无比正确。

苏珊在学习国际象棋中,体现出了超越自身年龄的专注度,除了象棋,再没有其他的玩具能够吸引苏菲的注意力。

6个月后,苏菲已经可以跟着父亲,在布达佩斯的象棋俱乐部里观摩大人的比赛,有时候甚至可以自己上手,和成年人比试一局。

年仅10岁,苏珊就已经获得了“国家大师”的名号。



相比拉斯洛的开明,如今很多父母不经意间就给女儿戴上了一顶“安稳、世俗化”的粉色帽子。

“女孩子去当赛车手?脑子瓦特了!”

“小女生去搞什么消防员啦!安安稳稳考个教师资格证不好吗?”

“女孩子就要有女孩子的样子,不然以后怎么持家?”

可戴着脚链的孩子,如何舞出精彩的人生?

俄罗斯有个广告,叫《女孩是什么做成的》。

前奏响起时,一个小女孩站在舞台中央,有点疑惑地开口:
“我们女孩是什么做成的呢?
是鲜花做的,还是戒指做的?
是花边做的,还是果酱做的?
人们都认为女孩是由这些做成的。
随着音乐厅中多位女性运动员的戏剧化出场,歌词被重新改写:
“女孩是钢铁做成的,
是认真努力和自我奉献做成的,
是由毅力,还有仁慈做成的,
不怕跌倒受伤,勇敢面对痛苦,
是勇气与握紧的拳头做成的,
是独立与技巧做成的,
热情洋溢也饱含尊严,
这才是女孩的本质。

女孩子可以弹钢琴,也可以玩摇滚;踩得起高跟鞋,也跑得了马拉松;可以低首敛眉洗手作羹汤,也可以风驰电掣驰骋职场。

正如作家周国平所说:“最优秀的男女都是雌雄同体的。既赋有本性别的鲜明特征,又巧妙揉进了另一性别的优点。

当你从脑袋里刨除性别因素时,教育才开始有意义。

尊重孩子的天性,鼓励她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才是给女儿最好的教养。


2

发挥“同伴效应”

当大女儿在国际象棋界崭露头角时,拉斯洛决定,就以“国际象棋”为核心点,贯彻自己的“波尔加实验”。

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

苏珊是自己主动喜欢上象棋的,如何才能让其他两个女儿也喜欢上象棋呢?

拉斯洛的原则是“绝对不强迫女儿去做任何事”,既然强制塑造不可取,那么在激发两个小女儿的象棋兴趣上,拉斯洛动用了心理学上的“小伎俩”。

每次带苏珊练棋时,他都选择一个单独的房间,还要关着门。

时间长了,索菲亚和朱迪特开始好奇,悄悄趴在门外偷听:“姐姐为什么总是把门关上,到底在里面干什么?”

拉斯洛装作很神秘的样子解释:“苏珊在玩一种很有趣的游戏——国际象棋。”

小女儿朱迪特发问:“为什么我和索菲亚不能一起进去玩呢?”

拉斯洛逗她:“想要进去和姐姐玩,你们也要学会下棋才行。”

两个年幼的女儿一听高兴得不得了,说无论如何也要学会下棋。

强烈的好奇心,加上想要尽快去到苏珊所在房间的渴望,索菲亚和朱迪特同时开始学习国际象棋,更让拉斯洛欣喜的是,这两个女儿同样天分惊人。

拉斯洛的这招,大概就是“同伴效应”最好的体现。

“同伴之间容易争强好胜,相互之间的心理暗示起到积极作用;

同伴之间交流更加通俗,意见和建议更加容易被接纳;

同伴之间有群体效应,人们总是渴望融入同伴群体,渴望得到认可。”

就像去年湖南师大附中,一个寝室里6名男生全部考入清华、北大。


记者问寝室长旷文宇,他们寝室怎么这么厉害。

旷文宇拿出一份签有六个人名字的寝室公约说:

“我们每天22:40下晚自习以后,到0点熄灯前,都在互相督促努力学习。
别小看这寝室里的1时20分钟,同学们班级之外的学习进步,都在这段时间里。
每当老师布置一项作业时,我们会在寝室里‘对坐刷题’,熄灯前不忘问其他人进度如何。
这就是224寝室成功的‘秘诀’。”

方方面面都在传递出一个讯息:同伴的影响不可小觑

孩子接触的朋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最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贾平凹曾说过:“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

与智者通行、高人为伍,你一定不会甘于平庸。

你帮助孩子建立的朋友圈,在一定意义上就决定了他的未来。

3

平衡自由与规矩

拉斯洛没有强制三个女儿都要学习国际象棋,只是既然感兴趣、上手了,就绝对不能轻易懈怠、放弃。

在家里,拉斯洛有着严格的规矩。

每天早上,三个女儿要在6点前起床,7点钟去俱乐部打乒乓球热身。

两三个小时以后,再回家练棋。

三姐妹会一起讨论棋局,互相比赛下各种限时的对局、创作排局,读棋谱,还研究名家的残局。

每天在象棋上花的时间,至少要有5到6个小时。

除此之外,拉斯洛还很注重女儿们的行为规范。

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有明文规定。

每天晚上10点,三个女孩就必须乖乖躺在床上休息。

除了报道棋赛的新闻、播放国际象棋比赛,或是与文化学习有关的科教节目外,电视是被禁止的。

每逢出国比赛,拉斯洛的固定项目,就是带着女儿们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了解历史和风土人情。

拉斯洛变卖了父亲留下来的遗产,花高昂的学费请20世纪80年代最有名的全苏联冠军普萨希斯,来担任三姐妹的教练。

为了补充女儿们的知识储备,他购买了6000多册棋书、棋刊放在家里。

房间里、桌子上,到处摆着的都是悬而未决的棋局,连墙上的装饰画都是世界冠军的肖像。

家里的象棋氛围很浓重,但在拉斯洛巧妙的设计和安排下,女儿们并没有对高强度的训练感到厌倦。

苏珊小时候负责养家里的兔子、鸽子和小狗;朱迪特还是个像模像样的小摄影师。

一方面是严格的规范,另一方面也会尊重、信任、欣赏孩子们的其他兴趣和取得的成绩。


想起俞敏洪老师在演讲中讲到的一段话:

给孩子定规矩,规矩的严厉性和合理性,都是必须考虑的。

给孩子心灵及灵魂的自由,不干涉也不伤害,但是在行为习惯上,就给孩子规矩,不放纵也不溺爱。

那花果山上的孙悟空,再神通广大,也不过是一只会72变的猴子。

戴上唐僧的金箍后,有了边界和底线,才能够在取经路上一路修行,成为如来钦命的斗战胜佛。

给孩子定下紧箍咒,他才能领悟生存之道,而后立足于社会。

这场从出生就开始的实验,塑造了三位国际象棋界的女子神童。

波尔加三姐妹的名字,成了刻在国际棋坛上的传奇。

说到底,神童的诞生,总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但孩子的成长永远逃脱不开教育的共性:基因+家庭氛围+牛逼的指导模式=优秀的孩子。

《正面管教》一书里,艾利克森博士说过,每个孩子的天分、机遇、努力程度可能都不一样。

但是想要在任何领域有所发展,都要遵循差不多的发展路径:产生兴趣、变得认真、全力投入、开拓创新

在这其中,父母永远扮演着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过程里,不妨借鉴拉斯洛的经验,帮助孩子发现更好的自己。



回到首页 | 返回顶部| 会员注册

Copyright © 2014-2064,www.aixincb.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www.爱心传播.com 京ICP备14059545号-1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