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心海一隅
来源丨成长树(ID:chengzhangshu9)
01
2月26日上午,21岁的高三复读生魏天桦(化名)给母亲发短信说,
我真的想好好学,考个好大学,希望这个愿望,下辈子可以实现吧,我爱你,下辈子,别做我妈了,太累了。
母亲随即回复说,你永远是我的好儿子,你是妈妈的支柱,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支持你。
过了几分钟,母亲又发短信说:
“妈妈因你考到外高而荣幸,我希望你这次也争取轰动一哈周边的几个学生,老师说了,你学习如果用心了,没问题,你是聪明的娃娃。”
然而短信发出一分钟后,母亲就接到了儿子手机打来的电话,派出所民警通知她去一趟,监控录像显示,魏天桦把手机和书包放到七里河黄河大桥上后,纵身一跃头朝下扎进了黄河。
魏天桦是家中独子,第一年高三时父母离婚,他跟母亲一起生活。
过年期间,魏天桦拿了父亲给他的1400块钱,因为他没有告诉母亲,两人吵了几句。
母子俩微信中又聊到这件事,魏天桦说:
“都是我的错,我不该活在这世上”、“以后用不着你付出了”、“你的钱一分不会用了”这样的话不止一次出现。
面对这起悲剧,相信妈妈是世界上最难过的人。
她一定是为了儿子付出了很多很多,儿子才会在最后的遗言中,说出爱妈妈,说出希望妈妈不要太累这样的话。
她也一定非常爱儿子,才会在感受到儿子有异样情绪之后,回复你永远是我的好儿子,你是个聪明娃这样的话。
但是,一对彼此牵挂,彼此深爱的母子,却终究天人永隔。
回过头来梳理这段对话,就会发现问题不是出在爱孩子或不爱孩子上,而是出在了彼此沟通的频道上。
孩子的话里,句句都是向母亲求救,他希望母亲能够听出他的压力、他的疲惫、他的脆弱和他的无助。
而母亲的话,却在希望他上进、鞭策他成功……这些话,成了压垮他最后的一根稻草。
阿黛尔·法伯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说,如果家长能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容易地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
生活中也有很多父母,要么没有耐心倾听孩子说话,要么在孩子说出心里话的时候,打压或者指责孩子,甚至在孩子求助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正处于困境中。
02
不被倾听的孩子有多可怜?
2017年4月27日,台湾美女作家林奕含因不堪心理重负而自杀,她生前创作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隐射了她幼年被性侵的悲惨经历。
她在书中写到,思琪对妈妈说:
“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妈妈却回答说:
“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性教育不就是这样吗?”
在林奕含被家庭教师性侵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多次向父母表达不想补课的意愿,都被父母无情驳回,他们根本没有耐心听一听女儿的心里话。
哪怕是林奕含因此出现抑郁症状,并三次试图自杀,父母仍然不相信女儿被性侵的事实,直到林奕含自杀离世,父母才惊觉女儿这么多年背负多沉重的心理负担!
孩子在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如果得不到父母的积极回应,只会在一次又一次失望中关闭心门,更有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前几天,听同事讲她住的小区里有一个初三女生爬到19层的楼顶要跳楼,同事说这个女生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是因为中考压力大,所以想周日早上多睡会儿觉。
她妈妈居然指责她:
“浪费时间就是在浪费生命!”
气得女生跟妈妈大吵一架,可是妈妈坚持说现在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费。
女生情绪崩溃才跑上楼顶,这对父母非要让孩子用如此极端的手段,才相信孩子真的压力很大,也是悲哀至极。
杰弗里·伯恩斯坦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中说,理解是最为有效的消除叛逆的方法,倾听是关键。
父母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话,问问孩子的真实想法,及时给予孩子帮助,而不是一听到孩子的话不合父母的心意,就粗暴的指责命令,这只会让孩子更加逆反。
03
听懂孩子的“话外话”
在综艺《放学后》节目中,男孩徐小宝经常跟父母顶嘴,爸爸在陪小宝拉小提琴的时候,指责小宝说:
“你今天吃了枪药呀?”
小宝立马回怼:
“你吃了枪药呀!”
气得爸爸说:
“你再给我顶句嘴!”
小宝毫不客气地接上:
“你再给我顶句嘴呀!”
其实真的不能怪小宝如此“火药味十足”。
因为在小宝练琴的时候,爸爸一会儿纠正手势,一会儿说琴弓位置不对,才导致小宝的情绪也越来越不耐烦。
父母总希望孩子听话,却没有耐心听孩子说话,当孩子说出来的话不符合父母的预期的时候,更是给孩子戴上一顶“会顶嘴”的大帽子。
上个周末,上三年级的儿子跟我说:
“妈妈,我想重新买一本作文本。”
他的作文本开学时才买的, 我就问他:
“为什么要买呢?”
儿子低着头不说话,过了一会儿才说:
“因为我上次作文写得不好,老师只给了我70分。”
我安慰他:
“没关系啊,下一次认真写,老师会给你高分的。”
儿子嗫喏着说:
“可是,老师批评我不认真。”
原来儿子介意的是老师的批评。
我跟他说:
“老师最喜欢的是有进步的同学,那我们下一次比现在更认真,就会有进步了。”
帕梅拉·德鲁克曼在《法国妈妈育儿经》中说,孩子即使有不对的行为,父母也有责任倾听并且领会他们的动机。当孩子有不同寻常的反应时,背后一定有原因。
父母要做的是去理解孩子发生了什么,先听孩子说,听出孩子话里的意思,及时安慰鼓励孩子,能够提出合适的解决办法,才是真的帮到孩子。
04
如何倾听孩子说话?
可能很多父母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天天听孩子说话,甚至都有点儿听烦了,怎么会不知道如何听孩子说话呢?事实上却不尽然。
教育学者张振鹏说,当孩子向父母讲述自己发生的事情时候,父母应该仔细聆听,让孩子叙述得详细一点,中途尽量不要打断孩子的话。
父母可以用过渡性的语句作回应,比如:
“哦,是这样吗?”
“你说的意思是……”
这样孩子就会感觉被父母重视、被尊重,从而愿意向父母倾诉。
父母一定要善于从孩子的话语中捕捉重点,尤其不能忽视孩子话外的意思,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形成固定沟通时间,并且不定时交流。
艾德莉.费巴在《跟孩子说话的技巧》中说,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尽管孩子想避开父母,却不希望父母也那样对待他们。
孩子越长大越不愿意跟父母敞开心扉,但父母却可以跟孩子协商,比如每周六晚上是固定沟通时间,父母说说自己的工作,孩子说说自己的学习,增进彼此了解。
父母还可以每天吃饭的时候聊聊天,或者放学路上跟孩子说说话,来掌握孩子的日常动态和心理变化,当孩子情绪出现波动或者遇到难题的时候,才能很快地看出孩子的异常。
沟通方式灵活多样,不必拘泥形式。
罗恩.塔菲尔在《用心去教养子女》中提出“平行交谈”的概念,就是父母跟孩子一边做其他的活动一边交谈,重点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内容,也不必互相看着对方。
并不是正襟危坐才是沟通交流,可以一起逛街一起散步的时候交流,更可以躺在沙发上或者床上敞开心扉,重点是父母要认真听孩子说。
父母一定不要急着批评或者下定论,让孩子感受到你真的在听他说,孩子才会真的说出心里话,才有助于彼此的顺畅沟通。
多征求意见少做决定,协商解决问题。
很多父母总想在孩子面前摆出家长的权威,甚至对孩子说一不二,武断地替孩子做决定,孩子有意见,还要扣上“不懂事”的大帽子。
父母要明白孩子的人生路要他们自己走,父母需要多征求孩子的看法,提出适当的建议供孩子参考,平等协商才能真正帮到孩子。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们请一定要认真听孩子说话,听懂孩子话里的意思,才能真正帮助他们顺利成长。
Copyright © 2014-2064,www.aixincb.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www.爱心传播.com 京ICP备14059545号-1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