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8)

分类:爱心传递  发布时间:2019-03-04 16:20:15

第八章  幼儿文学经典作品教育活动

第一章  幼儿文学经典作品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一、幼儿文学语言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内容


(一)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喜欢听各种体裁儿童文学作品的讲述、朗诵和表演。

(二)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技能

1、培养幼儿能集中注意、有目的地倾听;

2、引导幼儿能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说出自己的看法(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3、逐渐培养幼儿评析性倾听的初步技能,使其对欣赏的内容产生赞美的态度和愉悦感,使作品中人物的美好行为,能在其心灵中产生影响。

(三)听懂文学作品的内容

1、培养幼儿领会文学作品的内容

* 能逐步学会确定作品的主要人物(作品里讲的是什么人的故事);

* 能说出自己对他们的态度(喜欢什么人,为什么?不喜欢什么人,为什么?),对主人公的行为做出评价;

* 记住作品中的事件(情节)及其发展顺序。

2、引导幼儿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和情绪

要求幼儿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和情绪,是指让较大的幼儿能与作品的主人公怀有同感,能像作品主人公那样设身处地地展开思维活动,如能像主人公一样在紧张的时刻感到畏惧,在取得胜利时感到轻松和愉快。

(四)学习幼儿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性语言

幼儿文学作品中幼儿可以学到描述人物、自然、周围生活与环境、人的心理活动和状态的词句;代表抽象概念的形容词;叙述故事情节的连贯性语言。

(五)学习讲述、朗诵文学作品,初步掌握艺术发声的技能技巧

二、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年龄阶段目标

(一)小班

1、喜欢欣赏并初步感受幼儿文学作品的内容;

2、能独立地朗诵简短的儿歌;

3、在成人帮助下学习复述简短的故事。

(二)中班

1、能初步理解文学作品的中心意思;

2、学习有表情的朗诵幼儿抒情性文学作品;

3、能根据作品提供的线索续编简单的故事;

4、学习仿编简单的儿歌。

(三)大班

1、初步区分幼儿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

2、学习欣赏幼儿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艺术性词汇。

3、有表情的朗诵幼儿抒情性文学作品。

4、有表情的表演幼儿叙事性文学作品。

5、学习仿编儿歌、幼儿散文。

在以上各班的目标和内容中,还应涵盖以下方面的目标:

认知目标

能感受语言艺术的美;认知文学作品中反映的知识,明白事理;初步区别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情感、态度目标

乐意听和阅读文学作品,积极参与文学作品的学习活动。

能力与技能目标

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体会文学语言的美,积累文学语言;能用动作、美术、音乐、语言等表述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学习仿编儿歌,续编故事。


第二节 叙事性文学作品的教育活动

一、 教师讲述故事

(一)选择作品

掌握好选择作品的标准 选择童话和儿童生活故事一类作品时,除根据有关体裁特点的要求外,需要根据本班各领域教育和发展幼儿语言的要求进行精选。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外,还要主题突出,情节生动、简单,人物少,语言形象生动,适合幼儿的接受水平。

必要时对所选作品进行适当改编 有很多优秀的童话作品,内容非常好,但篇幅过长,或有部分内容过深,可以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情节;有些词句过深的,可以改为幼儿能接受的语言。如“呼呼的北风卷着漫天大雪”可改为“北风呼呼地吹,雪越下越大”,“山路崎岖不平”可改为“山路高低不平”; 把长句改为短句,如“同她一起来的,还有一位50多岁的不相识的男子”可改为“同她一起来的,还有一位老爷爷”;把被动句改为主动句,如“这一切都被躲在树上的小猴子看见了”可改为“小猴子躲在树上,什么都看见了”。

(二)分析和熟悉教材

选好作品后,教师要进行分析,熟悉人物性格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和环境、事件的关系,掌握作品的情节结构,清楚作品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明确什么地方是情节高潮,明确它的主题思想,以及表现人物情感和情景的语言,彻底了解故事的内容。以《萝卜回来了》为例:

《萝卜回来了》的主题思想是反映同伴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作品中有4个角色,每个角色都是单独活动,一个角色的活动构成一段,共分5段,第5段点明主题,是情节的高潮——“萝卜回来了”,4个角色有共同的心理活动:“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小猴(鹿、熊、白免)在家里一定也很饿。我找到了东西,去和他一起吃。”这段话在作品中反复了4次,突出了主题。作品的语言简练、口语化,每段的语句大致相同,有的句子只是把角色和食物的名称变了一下。 在分析故事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反复阅读、朗诵,记住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和对话。短小的优秀作品,应能背诵下来。教师只有记熟作品,才能在讲述时,做到感情自然,条理清楚,前后连贯,不致遗漏故事的情节和对话。

3、准备教具

在讲述故事活动中,恰当地运用教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加深印象,巩固记忆。讲述故事活动常用的教具有图片、贴绒或磁铁教具、桌面立体教具、画册、幻灯、木偶、多媒体等。

(三)教师讲述故事活动的进行

1、教师讲述故事的技能技巧

教师在讲述故事过程中,要能较好地表达作品的内容,产生感染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无论是用哪种方式方法,感情是讲好故事的关键。教师欲使自己的讲述有感情,就要善于使自己的感情同作品中人物的感情融合起来,运用语调的变化、面部表情和少而精的动作,来表达作品的感情。

教师讲故事的技能技巧包括:语调(发音正确,声音的高低、速度、停顿适当);语言表达方式要符合作品中人物的特点;语言要生动;讲故事时要有恰当的表情、动作。

2.讲述故事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

要创设好讲故事的环境;教师讲述故事要富有感染力;恰当地解释新词、讲故事过程中不适宜提问。

3.直观教具的运用

选用什么样的直观教具,要根据作品内容和客观条件的可能性来决定。选用的直观教具要形象逼真,色彩鲜明,人物之间、人物和背景之间以及各物之间的比例要适当。教具要随着教师的讲述逐步出现。

二、幼儿复述故事

复述是幼儿首先学习的一种讲述形式,它是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对文学作品的再现。复述故事可以加深文学作品的教育效果,促进幼儿记忆、思维和连贯性言语的发展。

(一)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复述故事的要求

(二)选择适合复述的作品

教师给幼儿讲的故事中,不是每个故事幼儿都能复述。适合幼儿复述的故事应该是篇幅较短,情节生动有趣,有适当重复,结构简单,对话较多的作品。在作品的题材方面,应为幼儿所熟悉或易于理解的,能唤起幼儿想象和情感的。以下列举的作品为适合幼儿复述的优秀作品,以作品的和难易程度为序分有:

《拔萝卜》、《小兔乖乖》、《三只蝴蝶》、《萝卜回来了》、《小羊和狼》、《小马过河》、《金鸡冠的公鸡》、《金斧头》、《小蝌蚪找妈妈》、《七色花》。

(三)帮助幼儿学习复述的方式

要求幼儿复述的故事,在第一次给幼儿讲时,就应给他们明确这是要求复

述的故事,以使幼儿有意识地去记忆。要求幼儿复述的故事,要经过几次复习方可进行。教师运用不同方式讲同一故事时,要注意各次讲述的语言准确一致,以利幼儿记忆。教师讲述几次以后,还需要运用一些专门的方式,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熟作品。如围绕作品内容进行谈话;分段复述;分角色复述。

(四)领导幼儿复述故事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

教师要注意启发幼儿复述的兴趣和愿望;幼儿复述故事的形式可多种多样;教师要注意倾听幼儿的复述;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复述的机会;对幼儿的复述要有评议。

三、幼儿表演故事

表演故事是幼儿以故事作品内容为线索展开的角色扮演活动。表演故事并不是戏剧表演,属幼儿“自娱自乐”的活动,他们不为“观众”表演,也不需要观众。他们常常是因为“有趣好玩”而在“玩”。

教师在指导幼儿表演故事时,要处理好“表演性”与“游戏性”的关系,防止出现“重表演、轻游戏”的倾向。

(一)选择适合表演的故事

适合幼儿表演的故事应该是篇幅较短,情节生动有趣,有适当重复,结构简单,对话较多的作品。在作品的题材方面,应为幼儿所熟悉或易于理解的,能唤起幼儿想象和情感的作品。

(二)表演故事前的教育活动

选择好适合表演的故事后,要经过讲故事、复习故事、复述故事(分段复述、分角色复述)的过程。

(三)幼儿表演故事活动的进行

组织教幼儿的表演活动,应尽量多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教师的指导要着重放在启发和引导方面,如表示想看幼儿表演故事的兴趣和愿望;启发幼儿想一想表演活动,需要什么道具(服饰、布置环境所需的东西);让幼儿自己选择角色,如果多人想表演一个角色,教师可建议幼儿分不同组来表演或轮流表演(A、B角),尽量让每个幼儿都有表演的机会;开始表演活动时,教师可先担任讲故事叙述部分的角色,幼儿熟悉情节顺序后,即可不要叙述部分的内容。 分析适合幼儿进行表演的作品——《大萝卜》、《金鸡冠的公鸡》的艺术特色。

一、朗诵的作用

朗诵的作用:有利于说好普通话;有利于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言语的表现力。

二、朗诵技能技巧的一般要求

(一)字音

发音正确,每个字都要读普通话的标准音;发音清楚,吐字清晰、准确,要 “咬”字,不要“吃”字。

(二)节奏

1、重音。在表示主要意思的语词上加强、加高和加长。确定重音的要点:

2、停顿。停顿可以更好地表达作品内容和感情。停顿长短要恰当,做到声断意不断,语断情不断;停顿分句逗停顿、感情停顿、逻辑停顿。

3、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表现热情、欢快、紧张、急切的感情时,声音要强一些,速度要快一些;表现庄重、悲伤、回忆、自信的心情时,声音要弱一些,速度要慢一些。

(三)动作和眼神

朗诵时要善于用眼神表达内容;可加适当、自然、少而精的动作。

三、朗诵活动的进行

(一)分析和熟悉教材

诗歌一般都有含蓄的特点。要朗诵诗歌作品,首先要分析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弄清它的立意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哪些句子是作品的高潮,是渲染情绪和画龙点睛之处。教师只有理解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并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时,才能正确指导幼儿朗诵,发挥作品的教育作用。

在分析和熟悉作品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研究如何通过朗诵表现出它的内容和感情。即如何通过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的不同变化来表达内容。

以儿童诗《小弟和小猫》为例进行分析。

(二)教幼儿朗诵

1、示范性朗诵和讲解作品的内容。

教师示范性朗诵是帮助幼儿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学习朗诵的技能技巧的关键。在教幼儿朗诵前,一般是先示范朗诵一两遍后,让幼儿说说有哪些不懂的词句,然后教师结合幼儿的问题讲解作品的内容, 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常用的方法有教师解释难懂的词句和幼儿生疏的事物;通过讲述与诗歌内容相近的图片,帮助幼儿形象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围绕作品内容进行简短的谈话,把幼儿己经了解的事物和作品内容联系起来;把有情节的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讲解内容后,可再重复示范,让幼儿重述诗歌中的词句。

2、教幼儿朗诵的常用的方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完整地教;一种是分句教。

四、童话诗教育活动的建议

童话诗属于叙事性的诗歌,篇幅大都较长,幼儿难于背诵,所以童话诗适于让幼儿欣赏。 让幼儿欣赏完童话诗的全文后,幼儿不可能听一遍就能理解诗的内容,教师可把把诗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幼儿听。如把《金色的海螺》改编为以下的短小的故事:

“从前,海边住着一个勤劳的青年,他每天出海打鱼。有一天,他从早到晚一条鱼也没打着,只打到一只金色的海螺,少年把海螺带回家,轻轻放进水缸里。原来,这只海螺是蓝海仙女海螺姑娘变的,她在珊瑚岛上天天看到青年摇船、打渔、唱歌,心里很羡慕,于是她有意让青年把她打捞上来,带到人间,变成一个美丽 的姑娘,天天帮助青年煮饭、缝衣,二人结为知心朋友,一起劳动,一起唱歌。三年过去了,海螺的母亲--海神娘娘终于发现女儿的行踪,她不相信女儿在人间和一个穷打渔的一起会比在珊瑚岛上生活得幸福。因此,她要海螺天亮之前必须回到仙岛,否则就叫人间遭水淹。青年得知这一消息后,不顾生命危险,冒着狂风巨浪,三闯仙岛与海神娘娘说理,无论海神娘娘如何威胁、利诱他,他始终不为所动。海神娘娘终于被青年的忠诚和勇敢所感动,同意女儿永远和青年生活在一起。”

《金色的海螺》中,有些诗句比较易懂且多次重复,可试着让幼儿学着背诵以下一些诗句:“ 小生命,永不能,/ 再回到蓝海里穿波浪,/ 小生命,永不能,再回到蓝色的水家乡!/ …………

《金色的海螺》有动画片,可以给幼儿放映,帮助他们更形象地理解作品的内容。

第三节  抒情性文学作品的教育活动

一、朗诵的作用

朗诵的作用:有利于说好普通话;有利于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言语的表现力。

二、朗诵技能技巧的一般要求

(一)字音

发音正确,每个字都要读普通话的标准音;发音清楚,吐字清晰、准确,要 “咬”字,不要“吃”字。

(二)节奏

1、重音。在表示主要意思的语词上加强、加高和加长。确定重音的要点:

2、停顿。停顿可以更好地表达作品内容和感情。停顿长短要恰当,做到声断意不断,语断情不断;停顿分句逗停顿、感情停顿、逻辑停顿。

3、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表现热情、欢快、紧张、急切的感情时,声音要强一些,速度要快一些;表现庄重、悲伤、回忆、自信的心情时,声音要弱一些,速度要慢一些。

(三)动作和眼神

朗诵时要善于用眼神表达内容;可加适当、自然、少而精的动作。

三、朗诵活动的进行

(一)分析和熟悉教材

诗歌一般都有含蓄的特点。要朗诵诗歌作品,首先要分析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弄清它的立意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哪些句子是作品的高潮,是渲染情绪和画龙点睛之处。教师只有理解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并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时,才能正确指导幼儿朗诵,发挥作品的教育作用。

在分析和熟悉作品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研究如何通过朗诵表现出它的内容和感情。即如何通过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的不同变化来表达内容。

以儿童诗《小弟和小猫》为例进行分析。

(二)教幼儿朗诵

1、示范性朗诵和讲解作品的内容。

教师示范性朗诵是帮助幼儿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学习朗诵的技能技巧的关键。在教幼儿朗诵前,一般是先示范朗诵一两遍后,让幼儿说说有哪些不懂的词句,然后教师结合幼儿的问题讲解作品的内容, 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常用的方法有教师解释难懂的词句和幼儿生疏的事物;通过讲述与诗歌内容相近的图片,帮助幼儿形象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围绕作品内容进行简短的谈话,把幼儿己经了解的事物和作品内容联系起来;把有情节的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讲解内容后,可再重复示范,让幼儿重述诗歌中的词句。

2、教幼儿朗诵的常用的方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完整地教;一种是分句教。

四、童话诗教育活动的建议

童话诗属于叙事性的诗歌,篇幅大都较长,幼儿难于背诵,所以童话诗适于让幼儿欣赏。 让幼儿欣赏完童话诗的全文后,幼儿不可能听一遍就能理解诗的内容,教师可把把诗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幼儿听。如把《金色的海螺》改编为以下的短小的故事:

“从前,海边住着一个勤劳的青年,他每天出海打鱼。有一天,他从早到晚一条鱼也没打着,只打到一只金色的海螺,少年把海螺带回家,轻轻放进水缸里。原来,这只海螺是蓝海仙女海螺姑娘变的,她在珊瑚岛上天天看到青年摇船、打渔、唱歌,心里很羡慕,于是她有意让青年把她打捞上来,带到人间,变成一个美丽 的姑娘,天天帮助青年煮饭、缝衣,二人结为知心朋友,一起劳动,一起唱歌。三年过去了,海螺的母亲--海神娘娘终于发现女儿的行踪,她不相信女儿在人间和一个穷打渔的一起会比在珊瑚岛上生活得幸福。因此,她要海螺天亮之前必须回到仙岛,否则就叫人间遭水淹。青年得知这一消息后,不顾生命危险,冒着狂风巨浪,三闯仙岛与海神娘娘说理,无论海神娘娘如何威胁、利诱他,他始终不为所动。海神娘娘终于被青年的忠诚和勇敢所感动,同意女儿永远和青年生活在一起。”

《金色的海螺》中,有些诗句比较易懂且多次重复,可试着让幼儿学着背诵以下一些诗句:“ 小生命,永不能,/ 再回到蓝海里穿波浪,/ 小生命,永不能,再回到蓝色的水家乡!/ …………

《金色的海螺》有动画片,可以给幼儿放映,帮助他们更形象地理解作品的内容。

第四节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朗诵的作用

朗诵的作用:有利于说好普通话;有利于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言语的表现力。

二、朗诵技能技巧的一般要求

(一)字音

发音正确,每个字都要读普通话的标准音;发音清楚,吐字清晰、准确,要 “咬”字,不要“吃”字。

(二)节奏

1、重音。在表示主要意思的语词上加强、加高和加长。确定重音的要点:

2、停顿。停顿可以更好地表达作品内容和感情。停顿长短要恰当,做到声断意不断,语断情不断;停顿分句逗停顿、感情停顿、逻辑停顿。

3、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表现热情、欢快、紧张、急切的感情时,声音要强一些,速度要快一些;表现庄重、悲伤、回忆、自信的心情时,声音要弱一些,速度要慢一些。

(三)动作和眼神

朗诵时要善于用眼神表达内容;可加适当、自然、少而精的动作。

三、朗诵活动的进行

(一)分析和熟悉教材

诗歌一般都有含蓄的特点。要朗诵诗歌作品,首先要分析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弄清它的立意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哪些句子是作品的高潮,是渲染情绪和画龙点睛之处。教师只有理解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并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时,才能正确指导幼儿朗诵,发挥作品的教育作用。

在分析和熟悉作品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研究如何通过朗诵表现出它的内容和感情。即如何通过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的不同变化来表达内容。

以儿童诗《小弟和小猫》为例进行分析。

(二)教幼儿朗诵

1、示范性朗诵和讲解作品的内容。

教师示范性朗诵是帮助幼儿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学习朗诵的技能技巧的关键。在教幼儿朗诵前,一般是先示范朗诵一两遍后,让幼儿说说有哪些不懂的词句,然后教师结合幼儿的问题讲解作品的内容, 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常用的方法有教师解释难懂的词句和幼儿生疏的事物;通过讲述与诗歌内容相近的图片,帮助幼儿形象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围绕作品内容进行简短的谈话,把幼儿己经了解的事物和作品内容联系起来;把有情节的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讲解内容后,可再重复示范,让幼儿重述诗歌中的词句。

2、教幼儿朗诵的常用的方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完整地教;一种是分句教。

四、童话诗教育活动的建议

童话诗属于叙事性的诗歌,篇幅大都较长,幼儿难于背诵,所以童话诗适于让幼儿欣赏。 让幼儿欣赏完童话诗的全文后,幼儿不可能听一遍就能理解诗的内容,教师可把把诗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幼儿听。如把《金色的海螺》改编为以下的短小的故事:

“从前,海边住着一个勤劳的青年,他每天出海打鱼。有一天,他从早到晚一条鱼也没打着,只打到一只金色的海螺,少年把海螺带回家,轻轻放进水缸里。原来,这只海螺是蓝海仙女海螺姑娘变的,她在珊瑚岛上天天看到青年摇船、打渔、唱歌,心里很羡慕,于是她有意让青年把她打捞上来,带到人间,变成一个美丽 的姑娘,天天帮助青年煮饭、缝衣,二人结为知心朋友,一起劳动,一起唱歌。三年过去了,海螺的母亲--海神娘娘终于发现女儿的行踪,她不相信女儿在人间和一个穷打渔的一起会比在珊瑚岛上生活得幸福。因此,她要海螺天亮之前必须回到仙岛,否则就叫人间遭水淹。青年得知这一消息后,不顾生命危险,冒着狂风巨浪,三闯仙岛与海神娘娘说理,无论海神娘娘如何威胁、利诱他,他始终不为所动。海神娘娘终于被青年的忠诚和勇敢所感动,同意女儿永远和青年生活在一起。”

《金色的海螺》中,有些诗句比较易懂且多次重复,可试着让幼儿学着背诵以下一些诗句:“ 小生命,永不能,/ 再回到蓝海里穿波浪,/ 小生命,永不能,再回到蓝色的水家乡!/ …………

《金色的海螺》有动画片,可以给幼儿放映,帮助他们更形象地理解作品的内容。

(二)教师对幼儿阅读的指导

1、教师在图书角对幼儿阅读的指导。教师要重视以师生共读的形式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利用图书。

幼儿在看书时,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幼儿同伴共读,互相谈论和讲述书中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而且可以使幼儿更正确、深入地体会书中的内容。

2、教师给幼儿讲书。为了扩大幼儿的眼界,需要教师经常给幼儿讲以文字为主的作品或文字较多的图画书。成人给幼儿讲书常用的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成人与幼儿共读大型图书。这种形式在图书角(区)内进行,也可以作为全班的教育活动。在进行中,可主要由教师讲书,也可以师生互动,有问有答的形式进行。

一种是教师讲述。教师可以逐字逐句地有表情地朗读作品,也可以不拘泥于原文,可删减内容,变换词句,加进解释。成人无论用哪种形式,都要考虑如何使自己的讲述富有感染力,以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3、教师听幼儿讲图画书。教师应注意要鼓励幼儿把书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讲出来,或把书中的短句、儿歌念出来;在学习区设立听故事乐园,让幼儿通过录音带,一边听故事,一边跟着录音认读汉字。

4、教师指导幼儿看书。阅读应是个别行为,早期阅读因幼儿识字不多,需要有教师的帮助。但不适合总以集体教学的形式进行,因为阅读的关键是“读”。

教师的指导重点是培养幼儿对图书的兴趣;教幼儿学习阅读图书的方法;指导幼儿正确观察图书的内容,逐渐将图书的内容讲出来;培养阅读和爱惜图书的良好习惯。

六、父母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

(一)父母对早期阅读应抱有正确的目的

家庭是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幼儿的成长不能欠缺家庭天伦欢乐的生活气氛。家庭这个以血缘关系组成的,人一出生就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群体,是幼儿最重要的安全基地。让幼儿达到早期阅读的目标,家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家长的早期阅读的目的,一是学习目的,一是兴趣目的。持兴趣目的的家长正确。

(二)父母要以自身的阅读行为做孩子的榜样

幼儿喜欢模仿,家长是他们的主要模仿对象,特别是0~6的孩子,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读书,孩子也会学着看书,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三)父母在亲子活动中指导孩子阅读

1、家长应重视经常与孩子一起“亲子共读”

2、每天有固定的阅读时间

3、设置适于阅读的环境

4、选择好适当的读物

5、发挥好亲子共读的作用

思考题:

  • 01给幼儿讲述故事朗诵诗歌作品的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
  • 02早期阅读培养目标方面的内容。

回到首页 | 返回顶部| 会员注册

Copyright © 2014-2064,www.aixincb.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www.爱心传播.com 京ICP备14059545号-1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