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在内蒙古避暑,朋友一来就嚷着要去山西。。。。。。一下就勾起了我的兴致,我要去!
大同市,别称中国煤都,是山西省辖地级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以及中国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和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大同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晋北大同盆地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是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有 “北方锁钥”之称。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就这样开始了——第一站:华严寺。
据史料记载,辽代佛教华严宗盛行,道宗皇帝曾亲撰《华严经随品赞》十卷,雕印《契丹藏》全书五百七十九帙,于西京敕建大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安放,并于寺内“奉安诸帝石像、铜像”,从而使大华严寺成为皇家祖庙。
辽代末年,寺院建筑十之七八毁于兵火,金代依旧址重建,至元代初年仍不失为云中巨刹。明宣德、景泰年间大事重修,补塑佛像,勃然中兴。
明中叶以后分为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始有上、下华严寺之说。清初寺院复遭摧折,康熙初年曾事修补,但风光难现。2008年,大同市启动名城复兴工程,依据寺内“金碑”记载,投巨资对华严寺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恢复了辽金时期大华严寺的鼎盛格局。
这座隆盛于辽金两朝西京重地的北国梵宫,寺内的建筑、塑像、壁藏、壁画、平綦、藻井等,以历史之悠久,规模之浩大,技艺之高超,堪称辽金艺术博物馆。
大同华严寺是我国北方辽金时期著名的木构建筑,依契丹族崇日习俗坐西向东而建。清代《大同县志》记载:“大华严寺,在府治南少西,东向,台崇数十尺,上构大殿,高亦如之,俗谓上寺”。
华严寺的建筑极具契丹民族特色,1961年3月4日,华严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站:夜游古城
没想到,到了大同古城,我被它的街景所震憾:古典与现代的融合,让我惊叹于它的美。
这座曾经"一堆破烂围着四五个真家伙"的煤都,在短短十几年间摇身一变,成了"一城一窟名天下,一山一寺成诗画"的"古城"。
玩是玩得真开心!但一查资料,还真让人有些揪心——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经是北魏都城,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走西口”的必经之地,曾经有一位法国的专家学者前往云冈石窟考察,在路过大同时,他亲眼目睹了这座晋北重镇的黄沙漫漫,留下了一个“世界上最丑陋的城市”的观感。
法国人修复巴黎圣母院时,坚持"修旧如旧";中国人修复古城时,擅长"修新如旧"。前者像给老太太做拉皮,后者像照着老太太照片整容——结果都是要让观众喊出:"哇!保养得真好!"
到了90年代,在全国性的旧城改造冲击下,大同7.34公里长的古城城墙,被拆了近半,成了残垣断壁,城内四合院民居也被大量拆除,古城被工厂、棚户区包围,大量古建消失,历史建筑仅存不足30%,护城河沦为排污沟。
大同古城改造矮化了大同的历史价值。大同过去是北魏都城,这也是大同跟北京、洛阳、南京这些古都一起成为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原因,一个北魏都城 ,把自己定位成明清古城,全城到处都是明清风格建筑和仿古商业街、四合院群落取代了原有的下寺坡街等历史街区,不符合历史风貌,这种表面复古实则割裂历史文脉的做法,矮化了大同的历史价值。
但也不可否认的是改造了城市,让数万居民迁入新小区,居住条件有一定的提升,交通得到了优化。 华严寺、善化寺等辽金古刹得到修缮,代王府、钟楼、鼓楼等濒临消失或已经消失的古建“复活”。
大同古城的文化符号被强化,塑造了大同的旅游新形象,去年大同接待游客超4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400亿。
“中国古都,天下大同”,这座古城不仅是深厚历史文化资源的宝库,也是鲜活民俗文化的汇聚地,它犹如一部活着的历史长卷,等待着每一位探索者的深入发掘,每位求知者的细细品味。
(欣然青草)
本文首发于http://www.aixincb.com***http://www.爱心传播.com
原创图片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14-2064.www.aixincb.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www.爱心传播.com 京ICP备14059545号-1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