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简单、亲近自然的挪威“慢生活”节奏下,被每个人自然倡导的平等主义,也成为贯穿孩子成长全过程的教养哲学。在自然里,在大大小小的公共空间里,保障小孩有限的空间,在挪威都是顺理成章的事。 之前,我们和居住在挪威的朋友 @Ben @Yilei 一起聊了聊他们在卑尔根的生活和育儿日常——《在这座挪威峡湾小城,生活离童话很近|成为父母》。六月,Lens也和Ben、Yilei和兜兜一家人,从卑尔根到奥斯陆,从峡湾到森林,一起去逛了逛,沉浸式体验了挪威的山与海。
第二期,穿过峡湾去奥斯陆。
快来跟着Ben、Yilei和兜兜一家人来一场“云旅行”吧。 当地的城市、峡湾、森林是旅游景点,是神游之地,也是挪威人在自然与人造之间创造出来的生活方式。
哈当厄尔峡湾(Hardangerfjord),是世界第四、挪威第二长的峡湾,全长179公里。
Fjord,在挪威语中是峡湾的意思。这一古老的维京词汇由短语‘der man ferder over’(您游览过的地方)和‘ferje’(渡口,渡船)一词演化而来。古老的冰河时代,冰川贯穿山脉侵蚀着山谷。当冰期结束,冰川消融退却后,海水倒灌入接近海岸的峡谷中,就这样,峡湾景观形成了。 人们去挪威,十有八九是因为峡湾慕名而来。挪威全境共有1000多个峡湾,去挪威看峡湾,也被列在很多人的愿望清单上。 2020年,《国家地理旅行者》(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ler)进行一年一度的旅游目的地品鉴与选拔,主题为选出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挪威峡湾从全球115个景点中脱颖而出,位列榜首。
在弗罗伊恩山巅,可以清晰地看到卑尔根的样貌。
哈当厄尔峡湾,从卑尔根南部一直延伸到挪威中部的哈当厄尔高原。
©Yilei
哈当厄尔峡湾以徒步探险和苹果花而闻名。如果你对自己的体能足够有自信,徒步、攀登前往“山妖之舌”的风光无疑是最好的,能够远眺饱览哈当厄尔峡湾及福格尔冰川。
“山妖之舌”,©Terje Nesthus / Fjord Norway
这里相对温润的局部气候,也使其成为挪威的草木花果天堂和苹果酒主产区,沿线的农庄几乎包揽了挪威鲜果产量的40%。每当春天到来时,山腰上繁盛的苹果树会开出绚烂的花朵,香气弥散。
第二站:去森林里看树屋
(WOODNEST Odda Treehouse)
挪威人与自然“亲密无间”惯了,很多人想搬进森林里。 木巢树屋位于奥达镇附近的一处森林中,由建筑事务所Helen&Hard设计,在地面上方6米处,木屋整体靠着一棵松树的主干支撑起来,再借力钢管加固。 方寸间的小屋,也将观光、卧室、浴室和厨房功能一并纳入。从这里,人们眺望和体验穿过树林的壮丽景色,一直到哈当厄尔峡湾下面,还有远处的群山。 在Yilei看来,“树屋本身的这个仿空间,是一个很私密的空间,它非常小,非常简单,每个个体的感受可能是不同的,是很挪威的一个体验。” 2021年年底,蒙克博物馆正式开放。13层高的蒙克博物馆,是特别为艺术和文化设计的沉浸式体验。展厅供4500平方米,常设展览有超过200件蒙克的作品。 正如艺术史学家Nikita Mathias说得那样,“蒙克博物馆的建成花了10多年的时间,有些人喜欢它,有些人不喜欢它,但我认为它是人们会讨论的建筑,对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人们进入建筑时的体验,人们在展览空间内的体验。” 早在拿到蒙克博物馆设计权时,西班牙建筑公司Estudio Herreros就充分考虑了爱德华·蒙克本人和峡湾之于这座城市的意义,随即将设计理念定位“‘峡湾城市’的创造”(creation of the‘Fjord City')。 首席建筑师Juan Herreros表示:“建筑就在那里,它有一种强大的存在感,是城市的一部分。它说:好,我在这里。我拥有挪威历史上最重要的艺术家的遗产,我凝视着奥斯陆和峡湾,因为正是这座城市及其共同梦想塑造了我。” 这个矗立在海港区域高达60米的塔型建筑,在奥斯陆大多数低调且退隐的新建筑之中格外引人注目。
蒙克代表作《呐喊》
或许,它的融入还需要时间来证明。用Nikita Mathias的话来说:“我们想成为所有人的博物馆。理想地说,你每一次来到蒙克博物馆,都会获得新的体验,因为它会一直改变。我们不想做一个仅仅展示过去的博物馆,而是想成为一个当下的博物馆。” 在挪威,城市发展也并不靠日新月异拔地而起的高楼来证明。
身为建筑师,Ben对这一点感触极深,“挪威不会有夺人眼球的建筑。城市职能部门是相对保守的,会考虑整个城市的协调,城市里到处都是保护建筑,可能想要改一堵墙,改一个颜色,都要申请个几年。在这边做建筑师有苦有乐,很多想法会被限制住,但是同时城市本身还是很注重人和建筑之间的,人和城市之间的关系的,城市发展和建筑营造都是相对理性的,以人为本。”
©BIG
扭桥博物馆,是近些年风头正盛的丹麦建筑事务所BIG在挪威的首个作品。
它是一座博物馆,同时也是一座桥梁,连接了两个草木丛生的河岸。人可以在桥内穿行,同时欣赏博物馆内的艺术品。 BIG在桥的中间处设计了一个中部扭转90度的“横梁”,为挪威Kistefos雕塑公园打造了一个新的雕塑艺术品,也为人们制造了一段新的旅程。
©BIG
它既是一个公共项目,也是一座反映周围自然环境的建筑。当你接近它时,会注意到它的表皮映射了周遭的树木、山丘和下面的河水,不断变化的自然景观产生不断变化的建筑外观,反映出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对话和互动。
1933年,作家桑德摩斯(Aksel Sandemose)在小说《难民迷影》中虚构了小城詹特(Jante)的律法詹特法则。而在挪威童话名著《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里,豆蔻镇的律法则围绕善良和友好而展开。 不论是詹特法则,还是豆蔻镇童话,都展现了挪威人的生活状态: 这些生活、社交哲学,也体现在这个国家对于孩子的态度上。
他们教导小孩学习尊重他人的方式,首先就从尊重自己的孩子开始。他们从不催促小孩跟上大人默认的生活进度,因为小孩自有他理解、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规则,身为父母,最主要的任务在于多给予机会,让其自我探索即可。
在挪威,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能受到国家的重视,并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与资源。就拿美术馆这样的公共空间来说,也从未忘记要给小孩保留一席之地。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能受到国家的重视,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与资源。
Nikita Mathias提到,“儿童和年轻人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访客群体,我们有一个巨大的艺术装置,是位于11层的“大脑迷宫”。孩子们穿过通道可以任意画画、涂鸦,甚至是在墙上,人们可以做那些通常不能在博物馆里做的事。”
在蒙克美术馆工作的Nikita Mathias提到美术馆该有的公共教育功能时,他强调,“我喜欢的学习的理念,是实际上在玩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同时也在学习,这样就避免了过于说教,让访客参与到体验中,让他们一起学习和探索艺术。” 但挪威式的自然养育之道,或许是在提醒着我们,少一些企图心,多一些耐心,允许孩子在更自然的状态里生长。 成为父母 | 新城市父母养育记录 是LensforKids2020年发起的一档家庭影像记录栏目,我们通过图文、视频等媒介记录下父母与孩子的生活日常。(来源:Lensfork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