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们从“神农溪”回来就到用餐时间了,用餐之际也是船启动之时,它载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胞们直奔三峡大坝水利枢纽工程,或许我对它寄予太高的期望,事实上到了、、、、、、有句话特能道出我此时的心境:不来会遗憾,来了甚失望!
终于在第二天的下午,我们下船了,大家似乎都有些迫不及待上岸。
有好些船都在此停泊
远处一瞧吧,个个船体还是耐看滴答滴答
导游把我们分批送去每一辆车,在此温馨提示:千万不要听信导游说另行组团用餐,当然愿意被宰此言忽略。
在参观三峡大坝一行中,有不少是卖食品的,越往后就越多吃的,还真的挨不了饿。景点的饭菜不推荐,但不少小吃还是挺可口的。
三峡工程半个世纪的论证回顾
(来源:猫眼看人)
“梦想70余载,调查50多年,论证40个春秋,争论30个冬夏。”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曲曲折折、坎坎坷坷的论证史上,留下几多纷争,留下几多心血,留下了几多忧乐,留下了几多期盼哟!……
不同国籍者的开拓与命运相同的结局
倘若要追溯三峡工程梦幻、论证的历史源头,还是先将镜头推向半个多世纪前吧!
“以闸堰其水,使舟得以溯流行,而又可资其水力。”1919年,孙中山先生便在他的《实业计划》中第一次做起了朦胧的“三峡梦”。从此以后,这位伟人的“三峡梦”从中国做到了外国,从梦想进入了实践。
——1932年10月,国民党政府建设委员会组织了长江上游水利发电勘测队,从供电范围、技术条件考虑,比较了几处方案,推荐在湖北宜昌上游葛洲坝或黄陵庙两处低坝方案进行比较,拟建一座水头12.8米、装机容量30万千瓦时、设有通船船闸的枢纽,并编写了《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报告》。
——1933年4月,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的工程技术人员爬山涉水,实地考察,搜集资料,经过初步设计,第一次为梦想中的三峡工程编撰了《长江上游水力发电计划》。
——1944年,中国战时生产顾问、美国经济学家潘绥写出了《利用美贷筹建中国水力发电厂与清偿贷款方法》,他建议在三峡建一座装机容量为1050万千瓦小时的水力发电厂,利用廉价的水电兴办肥料厂,由美国投资并提供器材设备,以生产的肥料偿还债务,计划15年还清全部贷款。
1944年5月,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世界著名坝工专家萨凡奇应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的邀请飞抵重庆。当时,尚为日寇占领的宜昌,战势极其紧张。可是,这位曾经设计建成60多座水坝的65岁的美国专家却对三峡水力开发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当年9月20日至30日,他不顾生命危险,同有关技术人员一道由平善坝至石牌一直步行到三斗坪,一路翻山越岭,沿途对峡江两岸的山川地势作了详细考察,拍摄了许多照片。查勘三峡后,萨凡奇回到长寿。在龙溪河水力发电厂工程处内,他根据各项资料昼夜计算、设计,完成了著名的《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
他建议在宜昌上游5至15公里范围内的南津关至石牌间选定坝址,建坝壅高长江水位至200米高程,发电1056万千瓦小时,同时有防洪、灌溉、航运之利。他曾作了5个枢纽布置的比较方案,估计投资都在10亿美元左右,并提出了进一步勘测设计的工作计划。
他在写给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翁文灏的信中感叹道:“扬子江三峡计划为一杰作,关系中国前途至为重大,将鼓舞华中、华西一带工业之长足进步,将有广泛就业机会,提高人民之生活标准,将使中国转弱为强。为中国计、为全球计,建造扬子江计划实属必要之图也。”
此时,美国战时生产局局长纳尔逊正在重庆,对萨凡奇的计划也很感兴趣,并拍电报回华盛顿,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荐。两年之后,满头银发的萨凡奇再度花9天时间考察了三峡。他说:“经过这次旧地重游,更感到三峡之伟大。……开发三峡之计划……实则乃一国际性大工程。”他表示他对三峡的开发,极愿尽其所能予以协助。在此前后,他还与资源委员会副主任钱昌照讨论了美国垦务局和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技术协作的办法和训练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具体计划。
(欣然青草)
本文首发于http://www.aixincb.com***http://www.爱心传播.com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14-2064,www.aixincb.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www.爱心传播.com 京ICP备14059545号-1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