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故事

一代名将孙立人为何会被蒋介石长期软禁?

分类:成长故事  发布时间:2024-07-15 09:32:48


   抗日战争期间,我国涌现出了无数的优秀将领,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孙立人,就是这些优秀将领中的佼佼者,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孙立人的人生经历。

   孙立人于光绪26年出生,幼年丧母的他从小同父亲相依为命,因为家境良好,所以孙立人在7岁的时候就被送进了私塾读书。

   进入私塾之后,孙立人在学习方面的天赋就开始渐渐显露出来,为了不埋没他的才华,1912年,孙立人的父亲带着他来到了北京求学。

   在来到北京的第二年,清华大学面向社会招生,孙立人参加了此次考试,当时有近千名学子参加了此次招生考试,而孙立人名列榜首。

   成功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之后,孙立人不仅没有懈怠学习,还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并带领学校篮球队成功夺得大学篮球联赛的冠军桂冠,这让孙立人一度成为校园里的风云人物。

   1924年,孙立人从清华毕业,孙立人深知自己在专业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按照当时国内的教育水平,他已经无法在国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于是孙立人通过公费留学来到了普渡大学进行深造。

   虽然身在国外,但孙立人的心始终同中国紧紧相依,他看着国家慢慢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这令他意识到,成为一名土木工程师是无法救国的!他必须成为一名军人,用手中的枪来守卫这个国家。

   于是,孙立人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在土木工程领域已获得的成就,转而考入美国维吉尼亚军校从头开始进修军事知识和能力。

   经过了艰苦的训练和学习之后,孙立人以优异的成绩从维吉尼亚军校毕业,取得毕业证书之后,孙立人就立刻踏上了回国的飞机,并于1928年加入了中国国民党队伍。

   丰富的军事知识储备、高超的指挥作战能力以及强壮的身体素质,让孙立人成为了国民党队伍中的佼佼者,他凭借这些在战场上屡立奇功,让自己走上了平步青云的道路,1941年的时候,孙立人已经成为了国民党少将师长。

   孙立人的主要战斗功绩都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立下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让日本军队对孙立人充满了怨恨,为了诋毁孙立人的声誉,他们甚至捏造了“孙立人活埋1200余名日军战俘”的谣言。

   根据日军战士山田进一描述,在1944年初孙立人率领队伍在缅甸地区同日军展开了战斗的时候,曾经俘虏了日军第18师团的1200余名战士。

   因为第18师团在中国境内作恶多端,为了替死去的同胞报仇,孙立人下令将这1200余名日军活埋。

   更为离谱的是,在这个谣言流传到日本之后,日本竟然还向国际组织提起了诉讼,将孙立人告上了法庭,并要求孙立人给予2亿日元的赔偿。

   那么,孙立人真的下令活埋了这1200余名日军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孙立人曾经接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活埋俘虏这种有违人道主义的做法,孙立人是不太可能做的。

   而且,根据有关数据记载,当时孙立人俘虏的日本人大概在300人左右,同山田进一所说的1200余名相差甚远。

   最重要的证据是,按照当时的规定,活捉的所有俘虏都要运送到后方,由专门的刑讯人员从这些俘虏口中得到有效的线索,从而对作战计划进行改进,所以这些俘虏的价值其实是很高的,孙立人应该不会因为泄愤而坑杀他们。

   虽然这个传闻是假的,但是孙立人的功绩是实打实的,根据有关数据记载,孙立人曾经率领队伍击杀、击伤日军10万余人,可以说,他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样的一位英雄人物,值得我们所有人的敬仰!



         作为民国历史舞台上的枭雄人物,蒋介石的个人性格可以说是睚眦必报。在他漫长的执政生涯中,由于多种因素,有两个人被他判处了终身监禁。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张学良,因为在西安事变中对老蒋实行兵谏,最终导致在事件和平解决之后遭蒋介石长期软禁,时间长达五十四年。而另一个就是率领远征军抗日作战的一代名将孙立人了。

   作为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高才生,孙立人在国民党将领中堪称是一代名将,国民党方面至今有人称他“百胜将军”,此言是否有溢美之嫌,固然不能落实,但纵观其一生,确实也未发现他有过重大败绩。可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将领,在跟随蒋介石败退到台湾之后,却遭到长达三十余年的软禁生活。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以下这三点原因是悲剧所在。

   第一,孙立人性格不为蒋介石所容。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个人的缺点自己也许不是很清楚,但是于旁人而言确是洞若观火。作为孙立人多年好友的顾维钧就认为孙立人虽然忠诚,但是却有些“欠谨慎与幼稚”。为此,顾维钧曾多次劝他说话时应稍加谨慎与注意,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和重视他的观点和态度。可是欧化严重,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孙立人却始终没有做出任何改变。

   退守台湾之后,他仍不加以掩饰异见,例如在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上,孙立人就公开指出上级遥控是军事失败的关键,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旁人自会想到这是暗指蒋介石越级指挥。孙立人身上这种西方式的率直与敢言让喜怒不形于色,刚愎雄猜的蒋介石深为反感。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这也为孙立人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第二,政工问题是孙立人与蒋氏父子产生矛盾的一个症结。国民党退守台湾之后,为了保住这仅存的弹丸之地,以及为将来蒋经国能顺利上位。蒋介石让自己的儿子主抓政工工作。自以为大权在握,又有父亲支持的蒋经国,手伸得越来越长,到处插手其他领域事务。蒋经国反思军队战斗力低下的原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从思想上很好地控制部队,于是他便借鉴解放军的政工制度,也想在国军推行政工制。

   国民党内皆知蒋经国当年有过一段留苏经历,受苏军政工制度影响颇深,行事颇有共产党色彩,虽然普遍不认同,但碍于小蒋“太子”之身份,没有人敢说什么。但孙立人却不吃这一套,他认为西方军事理论和制度体系中从无此先例,为何要叠床架屋另搞一套。所以他不仅没有积极配合,还专门推行了一套开“良心会”的做法,要求各级官长听士兵诉说心声,凭良心带兵。

   得知此事的蒋经国可以说十分恼火,反复要求孙立人就范。孙立人不仅不同意,还当着美国人的面指责政工制度不合国军实际。殊不知孙立人此举不仅彻底激怒了蒋氏父子,而且还让蒋介石认为他是“挟洋自重”,内心更增添了其对孙立人的戒备之心。

   第三,孙立人与国军黄埔同仁之间矛盾颇深。留学欧美的孙立人与出身黄埔的国军将领相比,可以说是杂牌身份。这也导致他必然会卷入到国军内部的派系争轧之中。早在抗战时期,孙立人率军出征缅甸时,就曾因撤兵路径与杜聿明发生严重争执,杜聿明虽知经野人山回国必然遭受重大损失,但仍坚决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最终全军元气大伤。而孙立人见情况不利,坚持向印度方向突围,使38师全师基本保留下来,成为后来反攻缅甸的精锐主力。

   到达台湾之后,孙立人又与同样出身黄埔,深受蒋介石器重的“国防部参谋总长”周至柔矛盾重重。例如每次当蒋介石召开会议时,孙立人都要故意迟到,等蒋入场后他才到。原因竟是孙立人不愿向周至柔敬礼,等蒋入场后,他可以直接向总统直接敬礼,而不必再搭理周至柔。毫不夸张的说,孙立人这种骨子里的优越感和傲慢无疑让那些黄埔将领感到芒刺在背,必欲将其除之而后快,这也就注定孙立人最终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了。

   正如美籍华人叶一舟曾说“孙立人只是蒋家王朝内部权力斗争的一个牺牲品罢了。”这位曾立下无数战功的一代名将最终还是难逃被幽禁的悲剧命运。《左传》也曾有言“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时也?命也?历史最终只留下一声长叹罢了。(来源:百度

回到首页 | 返回顶部| 会员注册

Copyright © 2014-2064,www.aixincb.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www.爱心传播.com 京ICP备14059545号-1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