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一刘少奇,右一陈毅)
建国之后,周总理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通过陈毅评元帅这件事,就可见一斑。他一个电话打过去,就改变了刘少奇的提议。
1955年,在酝酿十大元帅人选时,贺老总是早就内定的,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的人,没有任何争议。朱老总、彭老总、刘伯承等等,也都没有太多争议。争议最大的是陈毅。
陈毅到底该不该评元帅。当时有一种看法是,陈毅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了,他是国务院副总理,主要协助周总理做外交工作,虽然还保留中央军委委员的头衔,但事实上已经不管军队的事情了。
和邓小平一样,他已经完全转业。所以他不应该参与评军衔。可是第三野战军不能没有元帅啊,刘少奇提议粟裕评元帅。三野打仗,主要靠粟裕,这个好像已经成为秃子头上的虱子,一目了然。
战功是评定军衔最主要的依据。粟裕歼敌那么多,最有资格代表第三野战军评元帅。刘少奇和陈毅认识更早,皖南事变之后,他们一个是新四军政委,一个是新四军代军长,交往更多一些。
相对而言,刘少奇和粟裕认识较晚,交往没有那么多。可是刘少奇有一双慧眼,担任新四军政委后,他曾向毛主席汇报说,在新四军发现了两大人才,一个是农村工作专家邓子恢,另一个就是军事专家粟裕。
这说明刘少奇非常欣赏粟裕。他推举粟裕评元帅,并没有什么私心,完全是就事论事,以功论衔。有刘少奇的推荐,按理说粟裕评元帅是没有问题的。
1955年,在酝酿十大元帅人选时,贺老总是早就内定的,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的人,没有任何争议。朱老总、彭老总、刘伯承等等,也都没有太多争议。争议最大的是陈毅。
可就在这时,周总理一个电话打过来,改变了刘少奇的决定。中央讨论军衔的时候,周总理并不在北京,并没有参会。他在北戴河疗养。周总理也是五大书记之一,还是国家总理,中央必须听取他的意见。
为此,中央就委托杨尚昆同志给周总理打了个电话,汇报了情况,征求周总理的意见。周总理经过一番考虑,专门给杨尚昆回了一个电话,他认为元帅头衔应该给陈毅,而不是粟裕。
周总理的理由也很充分。论职务,从新四军,到华东野战军,再到第三野战军,陈毅始终在粟裕之上。若评元帅,首先要考虑的当然是陈毅了。如果二把手粟裕评元帅,置一把手陈毅于何地?
刘少奇推荐了粟裕,周总理却认为应该选陈毅,到底该听谁的?按理说应该听刘少奇的。1945年,党的七大选出了五大书记,毛主席排名第一,朱老总第二,刘少奇第三,周总理第四,任弼时最末。
刘少奇的排名在周总理之上。排名意味着党内的地位。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五大书记的排名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刘少奇跃居第二,周总理跃居第三,朱老总退到了第四。
刘少奇的排名还是在周总理之上。而且他已经仅次于毛主席,成为党内的二号人物。周总理当时是国务院总理,刘少奇当时是全国人大委员长。他们都是正国级领导人。
二号人物的话语权不是应该更大一些吗?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党中央和毛主席最终还是采纳了周总理的意见。周总理的革命资历更老,还是南昌起义的领导人。
南昌起义走出了七位元帅啊,他们都是周总理的部下。陈毅也是跟着周总理参加南昌起义的。建国之初,周总理还一度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在军内的影响力比刘少奇要大。
所以周总理力保陈毅,刘少奇也没有办法,只好委屈粟裕退居第一大将了。(来源:网络)
Copyright © 2014-2064,www.aixincb.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www.爱心传播.com 京ICP备14059545号-1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