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地区的东北野战军即将挥师进入山海关。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有许多军人和干部的子女都留在了东北亟待安置。这时候张闻天决定在东北开设一所学校培养这些干部子女,李力群就是挑起了大梁的那个人。
李力群开办“东北育才”
李力群在17岁时参加革命,18岁入党,19岁就与高岗结婚。之后参与了陕甘宁地区的许多革命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力群和高岗来到东北,开始在东北工作和发展。其中李力群受命建立东北育才,解决高干子女的教育问题,并且为国家培养人才。
李力群照顾孩子们可谓是事无巨细,每个孩子的名字爱好她都记得一清二楚。时至东北的寒冬腊月,条件艰苦的学校甚至不能为孩子们准备过冬的衣物,李力群就把解放军战士缴获的毛毯做成衣服给孩子们取暖。
当时东北育才有很多高干的子女在此读书,比如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林彪的女儿林晓霖等,这些高干子女有很多都是从小在苏联长大的,甚至不会说汉语。李力群为他们特意请了一位俄语翻译。
在这样的照顾下孩子们都茁壮成长,并且亲切的称呼李力群为“李妈妈”,这位李妈妈也为这份教育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大半生年华。
毛主席关心李力群生活
不过李立群离开东北后,生活一度变得非常糟糕——当时她和丈夫来到北京没多久,丈夫就离开了人世,李力群对于丈夫的离世非常难过,再加上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李力群的工作发生了变动,生活条件也变得很不好。
后来毛主席了解到李力群的情况,把李力群调回了北京,并且指派周总理亲自陪同李力群看房子。李力群和周总理申请了一个图书馆的工作,但毛主席得知后却坚持说李力群开办的东北育才学校养育了一大批干部子女,李力群在教育上是影响很大的,一定要把她调到教育部门工作。
众人眼中的“李妈妈”
不管李力群后来经历了什么,但她一直都是很多人眼中的“李妈妈”,陈伯村的女儿陈刚,刘春的儿子刘歌等都曾经多次前来探望李力群,在他们眼中这位“李妈妈”在父母进行革命战斗的时候不顾自己的照顾他们,和李力群的感情亲似父母。
许多高干的子女此时都已经长大成人,拥有了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但他们依旧没有忘记“李妈妈”的奉献。当时的东北育才已经享誉国内,更是辽宁甚至东北地区数一数二的初高中。
我们应该牢记这位老校长为教育事业的贡献。东北育才在开放招生后也为国家培育了无数人才,若李力群女士在天有灵,看到东北育才如今这般欣欣向荣,想来也会感到无比欣慰吧。(原创:王家伦)
Copyright © 2014-2064,www.aixincb.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www.爱心传播.com 京ICP备14059545号-1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