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人间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塞外有一老翁,家中马儿跑到胡人领地,失而复得后带回一群好马,然而其儿子骑马时又将大腿给摔断,后战事起,独有他家父子因残疾未上战场,后人为之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中国,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而刻在中国人民骨子里的便是爱国两字,这是一份从古至今的传承,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拥有的,即便身处异国,也要铭记在心。12岁少年被卖到国外后,娶了貌美如花的妻子还生下7个孩子,最后他还在欧洲建了中国村。
张青山,出生于我国东北的一个偏僻山村中,虽然小时候日子十分困苦,但却是他一生最珍贵的记忆。彼时的华夏大地,受列强割据,百姓民不聊生,既要面对清政府的苛捐杂税,还要被洋人压榨。许多人为了生存,只能日复一日地工作,最终积劳成疾,劳苦致死,这其中就包括张青山的父母。
张青山的父母,在他十岁时便相继去世,而年幼的张青山只能每天靠着乡亲们接济,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张青山十二岁时,在村外游荡遇见了俄国军队,随军的翻译向他问路,而从未出过山村的张青山自然不知道俄国军队的凶残,便好心地告诉了他们出去的路。但是由于所在位置是山区,没有地标,道路也弯弯曲曲的,所以俄国军队根本走不出去,因此他们便请张青山带路。
而淳朴的张青山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一路领着他们,为他们指路。山路颠簸,坐在车上的张青山随着摇晃的车子,慢慢睡着,而当他再睁眼的时候,已经是物是人非。原来俄军出山之后,并没有把张青山叫醒,后来路过摩尔多瓦时,更是直接把他当作奴隶给卖了。好在买下张青山的地主并没有虐待他,只是让他做一些农庄工作,还提供食宿。
这对于身世凄凉的张青山来说,也算是有个安身立命之处。可是在一个陌生的国家,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也不同,怎么可能过得好呢?然而张青山没有放弃,他积极地学习当地的语言,每天都非常认真地完成工作,甚至还会主动帮助那些年老体弱的奴隶分担工作,这让他在奴隶人群中的呼声很高,同时也交到了许多好友。
任劳任怨的张青山很快就受到了地主的重视,让他当了一个小管事,不仅不用再做苦力活,每个月还可以领到额外的工钱。6年后,张青山终于攒够钱,他想要为自己赎身,仁厚的地主也没有为难他,直接把卖身契交给张青山。然而就当张青山要回国时,摩尔多瓦发生政权转变,自然灾害频繁,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出境受到了军队的管制。
被迫留下的张青山,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位白人女郎,这位漂亮的异国姑娘对于中国十分的好奇,因此经常询问张青山有关于中国的事,而张青山也乐于分享自己的儿时趣事。渐渐地两人熟络起来,发展成了恋人关系,最后还携手踏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张青山一共生了7个孩子,可以说得上是幸福美满。
然而即使在欧洲成家立业,张青山仍然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他坚持教孩子说中国话,写中国字,学中国文化。常常和他的妻儿们讲那些记忆深处的故事,讲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讲那些坚强的国人。或许被张青山所感染,附近的工友们也逐渐对中国产生好奇,而张青山也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讲解,从神话传说到平常物品面面俱到。
在张青山的帮助下,摩尔多瓦人知道了更多关于中国的文化,对中国有了崭新的认知。原来除了葡萄酒,还有高粱酒,糯米酒,黄酒;除了众多口味的饮料,还有叫茶的东西。随着张青山年龄不断增长,他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也越来越深。他常常叮嘱他的孩子们,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不要忘记自己体内流着炎黄之血。
每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时候,张青山都坚持要按照习俗过节。他时刻盼望着战火结束的一天,那样他就可以重新回到中国,然而一年又一年,战争始终没有结束,而他却渐渐地老去。当张青山意识到自己可能这一辈都不能回去时,他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生孩子,把他的血脉延续下去,把自己的血脉撒在欧洲这一片土地上,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而张青山去世之后,他的子孙也秉持着他的教导,将后代家族发扬壮大,在这个异国建立了一个中国村。虽然张青山没能回到祖国的怀抱,然而他却把中国的血脉与文化撒在了欧洲的土地上,用他自己的方式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贡献,他的这种爱国之情,令人敬佩。
参考资料:
《淮南子·人间训》
Copyright © 2014-2064,www.aixincb.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www.爱心传播.com 京ICP备14059545号-1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