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曾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希望唐太宗可以通过历史、百姓的生活,明白自己存在的得失。由此可见历史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当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的例子、警告都是从历史中得来的,所以,我国不管历朝历代,对史料的记载十分重视,但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很多皇帝在让史官编写历史时,会改变其中的一些说法。当然做过这种事的人有不少,其中著名的明君康熙皇帝也曾做过这些事。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让史官在撰写吴三桂的史实时进行一些改变,导致我们对吴三桂的印象并不好。后来,在韩国的史书中发现了一封信,其中对吴三桂的描写和史书的记载很不一样,颠覆了很多人对吴三桂的看法,就连历史学者都说,这是康熙又一次篡改了明史。究竟这封信上如何描写了吴三桂,有哪些是我们不知道的呢?
并未投降李自成
在我们所了解的历史中,对吴三桂的认识,主要就是他投降清兵打开了关口;另一件事就算三藩之乱。当然仅凭这两件事,吴三桂在大众心里就没有一个好印象。但除此之外,在《清圣祖实录》记载:“逆贼吴三桂,值明季闯贼之变,委身从贼,寻以父死贼手,穷蹙来归。”这说明吴三桂还投降过李自成,这在很多电视中也看到过相关的场景。但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在韩国的史料中夹着一封当时的书信,书信当中的文字证实了吴三桂并没有投降李自成。明清时期,中国十分强大,当时还是朝鲜一部分的韩国经常派遣使臣前来朝拜。这些使臣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都一一记录了下来,为今后研究历史所用,并汇编成为《燕行录》一书。
就是在这一本书中,夹着一封信,为我们解开了吴三桂是否投降李自成的谜底。这封信是清朝的贝勒尚善写给吴三桂的,信中写道:“王在明时,不过一总兵官耳,国破不降,而能请兵灭贼,以复君仇者,可谓尽忠于明室矣。”根据信中的内容可见吴三桂是忠于明朝的,并未投降李自成。
很多人对信中的文字存疑。其实当时的吴三桂已经反清,在湖南一带进行斗争,而作为当时清朝大将军的尚善和吴三桂是对手,对吴三桂的描述并不会隐瞒他投降李自成的事,所以这一封信还是值得信赖的。并且经过学者对几十种明清时期史料的研究,吴三桂投降李自成的事并没有发生过,所以,康熙关于吴三桂的记载存在不实。
巩固统治,改写历史
康熙这样描写吴三桂的原因是什么呢?说白了,大多数统治者所做的事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巩固江山,这些改写也是为了笼络人心,减少自己社稷的动荡。
当时清军入关,到了康熙时期,清朝的统治相对来说已经比较稳固了。但当时满人为少数,汉人居多,不少汉人对满清还是存在不满的。吴三桂作为汉人的将领,虽然投降了清军,但在汉人士子中还是具有一定威望的。如果吴三桂有逆反之心,相信还是有不少汉人会跟随他的脚步。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康熙就要尽可能的抹黑吴三桂。因为当时很多的汉人还是很痛恨李自成的,如果吴三桂曾经投降过李自成,他的威望在不少汉人心中就会下降,所以康熙决定修改曾经的历史。
在一些史料中记载的吴三桂,说他当时已经投降李自成,但自己心爱的女人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于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投降之后又反叛,这样的举动也为清军入关奠定了基础。于是吴三桂就成为了一个投降之后又反叛的人,还帮助了满清入关,在很多汉人心中吴三桂的形象大打折扣。
就是这些由康熙亲自说的历史被记入史料,并在民间流传,导致大家对吴三桂有了不好的印象。虽然当年吴三桂曾和清军对抗,但最后也是在吴三桂的帮助下,清朝才能入关。
多次修改,史料存疑
吴三桂虽然本人不是什么好人,但也曾帮助过清朝,康熙此举实在不仁。并且在后期,康熙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更是对吴三桂进行了削藩,再次削减了吴三桂的力量,使他再无反击之力。
当然对吴三桂这样的错误记载,康熙并不是第一次做,为了巩固统治,宣扬自己的威信,他曾做过不少类似的事情。例如,当年的戚继光抗倭,这一件事本来就算戚继光个人的成就,也是他亲自训练兵马,带领自己的戚家军进行了艰苦的作战取得的胜利。但是康熙为了稳定民心,宣扬自己的业绩,再一次说抗倭成功是自己的清军所为。但好在后人记住了抗倭名将戚继光,也将功劳放在了他的身上。
康熙确实做过一些篡改历史的事情,这些事并不好,但也不能因此忘记他的功绩。在位六十余载,在康熙的努力下将一个刚刚统一全国的大清朝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他平定新疆叛乱,发展经济,减少税收,这些对当时的人民和社会来讲都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因为他的努力,才有“康乾盛世”。
小结:
在历史上,很多史料的记载,一方面是还原历史,为后来的研究留下记忆;另一方面,正史的编撰是由官方进行操作的,在编写时一定会根据当时统治者的意见进行适当的修改和改变,这一切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中,历朝历代都有改写历史的事情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今天的我们在读史的时候,要有自己的判断,为了了解真相可以刻苦钻研多找一些史料学习。
同时,我们学习历史,更是为了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的历史,并以史为鉴,通过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事情来警告自己,应该如何做人做事,这才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也是历史记载最重要功能。(来源:中华网)
Copyright © 2014-2064,www.aixincb.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www.爱心传播.com 京ICP备14059545号-1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