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故事

中国的001号豪门千金:古稀高龄怒斥废青,肩扛起半个香港岛

分类:成长故事  发布时间:2019-10-12 08:28:19
原创: 蛋蛋姐Coollabs 酷玩实验室 1 蛋蛋姐Coollabs



伍淑清今年71岁了。


贴在她的标签有很多:001小姐,拿破仑商业奇才、香港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女商业家、美心大小姐、社会活动家…


但她活了这么久,今年才被几亿国人记住。不是因为别的标签,而是因为她说:


“我是中国人。”


明明是一句再正确不过的话,但是在今时今日的香港说出来,伍淑清是冒了巨大的风险的。


同样是香港企业家,李嘉诚没有这么说,而是说:我只是商人。


同样是香港企业家,大班月饼的郭勇维不仅支持港独,还解释这是个人分享,与公司无关。




而伍淑清不止这么说了,她还这么做了。


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2届会议上,她以非政府组织代表的身份为香港发声,呼吁大众关注真实的香港情况。


她投资的中学被人煽动罢课,伍淑清手段强硬地罢免了闹事教员、开除闹事学生,即便被人指指点点也不以为然。




港独分子把枪口瞄准了她,开始抵制伍淑清和她的美心。


“美心毒心,毒心美心”“无良心,食美心”


伍淑清的回应是,爱国是每个人应该有的行为——“有些事情不做,自己良心上过不去”


香港有那么多商人,论资产,伍淑清比不上地产巨头们的零头;论年纪,伍淑清垂垂老矣,原本轮不上她打头阵。
她只是一介女流,却用纤细的肩膀扛起了半座香港岛。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1


1948年出生的伍淑清,是香港美心集团伍沾德的长女。


她的出身,比电视剧里的欧阳少爷、慕容小姐等等高得多,但她的生活并不“贵族”,反而更像个普通的寒门少女。


早年,伍淑清的祖辈还在异国打工。为了不让儿孙忘本,爷爷特意将她的父亲伍沾德和大伯伍舜德送回祖国,在广东岭南大学接受教育。但是战乱频仍,岭南学校迁址,伍氏兄弟也漂到了香港讨生活。


因为做生意,伍沾德和哥哥伍舜德经常要请人吃饭,但是每次在西餐厅请客都会被“安排”到靠近卫生间的角落里。伍沾德找人理论,得到的答复是“中国人不饮酒,消费比较低”。


他们这才醒悟,香港还是洋人说了算,中国人如果没有实力,只能低眉顺眼地活着。


生气的伍沾德决定,开一家中国人自己的西餐厅。


美心餐厅开业时,伍淑清才八岁。父亲怕她不记事,忘了洋人对父亲和大伯的轻蔑,特地请了来自北京的中文老师教他们中国历史、古文。


长城、黄河、《岳阳楼记》、《红楼梦》……那片遥远的大陆已经和香港半岛遥遥分割,年幼的伍淑清从来没亲眼见过,但是那里发生的故事,却清晰得历历在目。


60年代末,伍淑清被送去美国学习工商管理专业,母亲反复叮嘱她两件事:


1、一定要用中文写信回来,否则我们不会看。
2、要始终记住,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为了给中国人争气,伍淑清刻苦学习,以全A的成绩毕业,用2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4年的学业,还获得“杰出学生”奖章,成为该校首位获此荣誉的华人学生。

1970年,伍淑清大学毕业。作为美心大小姐,伍淑清有资本享受优越的生活,读点书,嫁个人,做岁月静好的少奶奶——但她选择了另一条路:回香港“打工”。

这一年,伍淑清22岁。她第一份工作是在美心餐厅当服务员,从早上8点连续工作到晚上11点。在身边的朋友忙着约会逛街的时候,伍淑清正在餐厅的大堂、后厨、洗手间穿梭,凡事亲自上手,一干就是半年。


半年后,父亲才让她协助经营美心集团旗下的星光、翠园两家餐厅。


当时的美心集团,主要以经营西餐为主,并有美心西饼和咖啡餐厅。伍淑清接手后,将翠园打造成粤菜酒家,大受好评。直到今天,翠园都是大众点评香港必去的经典餐厅之一。


随后几年,美心集团经营范围涵盖川菜、粤菜、湘菜、江浙菜、京味菜等特色菜系,还成立了两家高级日本料理店。伍淑清还一手创建了香港世界贸易中心会,成为叱咤香港商界的女富豪。



2


1978年12月10日,新华社香港分社带领12位港商到成都考察访问,30岁的伍淑清终于有机会踏上大陆的土地——那个曾经被父辈无数次提到的,梦中的故乡。


她觉得自己“像一个浪迹天涯的旅客,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身份和作为中国人的感受”。




疾驰的火车略过苍茫大地,广播里正在播放邓小平的讲话: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欢迎外商到中国投资!”
这是伍淑清第一次到内地,命运给她送来了一次机会。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并签署了通航协议,于1980年5月,开通旧金山直飞北京的航线。


各项紧急准备工作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却卡在了配餐上:彼时的首都机场,冰箱是放入冰块的大木柜,大白菜放在地窖里,内地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有能力提供合格的飞机配餐。


美方觉得实在达不到标准,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在东京经停中途配餐。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坚决不同意,“中途停站就不叫直航,配餐一定要在北京解决”。


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的王匡找到伍淑清的父亲,希望美心集团能够参与合作。


和内地合作?所有港商的心里,都是要打个问号的。

政策、法规基本空白,更是没有先例可循,万一自己的资产被国有化了呢?万一人民币贬值,自己赔得倾家荡产呢?

但伍淑清展现了过人的见识和勇气,建议父亲“在中国内地成立一家航空食品公司,这件事值得做”。


这是十亿人的庞大市场,一个相当于整个欧洲文明的国家,世界一定会有他的位置。内地的经济虽然不如香港,航空食品虽然不是什么暴利产业,但是一切都值得期待。


伍淑清自告奋勇打头阵,北上开启合作谈判。


听不懂普通话,就老老实实学习,从头研读中国近代史,了解国情背后的来龙去脉;没有相关的合资法律,就把香港法律的合同章程、意向书等各种文件翻译成中文,带到北京来


半年3次谈判,伍淑清单枪匹马,和民航签订了初步合作意向书。


这是第一批合资企业,关系重大,批复手续层层上报,把民航和伍淑清都急死了。


通航迫在眉睫,时任民航局长的沈图问伍沾德:大家都是中国人,你们能不能先垫资购买设备开始施工?

这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开业前批下来,这个企业就是合法的;如果批不下来,伍家的一切投入都会泡汤。


但是因为这句“大家都是中国人”,伍沾德父女自掏500万港币购买设备,从海外寄到北京。


1980年的500万,足够在香港中环最繁华的地带买下一栋大厦,这也是伍沾德的全部家当。


设备终于回来了,批复也到了邓小平那里,他只问了一句:“这个伍家会不会做面包?”得到答复后,他当场拍板:“那就可以了。”


1980年4月12日,伍淑清终于拿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外资审字(1980)第一号》许可证。这是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注册编号是“001”,伍淑清也被人尊称为“001小姐”。


1980年5月1日,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第二天,中美通航后首架飞机飞离北京时,机上配餐就出自香港美心公司。


伍淑清后来形容,这是“先有鸡蛋,后有母鸡”。现在这只“鸡”,每天的航空配餐可以达到10万份。


有人说,伍淑清是被历史选中的人。但如果常人回到那个时刻,也未必有魄力和手腕做出这个赌上一身的选择。


而伍淑清,选择了相信中国。


001号之后,伍淑清又在上海、天津、大连、青岛等多个城市创办了航空食品、航空地毯等几十家合资或独资企业。这位瘦弱的女性,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往返香港和内地不同城市超过3000次,几乎每3、4天就要飞一次,连父亲伍沾德都好奇,她是怎么扛下来的。


为了钱吗?不见得。


有人曾劝她做房地产,伍淑清谢绝了。她说:房地产不是我们所长,别人多赚钱是别人的事,我只做一件事情、尽力做好一件事情。



3


1997年7月1日,历经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归祖国。那一天,伍淑清和父亲一起在现场,五星红旗升起来的那一刻,伍沾德很激动,那是他“盼望了一生的时刻”。




然而,伍淑清在香港和内地往返越频繁,看得就越清楚:内地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增长,而香港人还沉浸在昔日的傲慢中。

香港的领土在1997年回归了,但是人心还没有。

“香港人心的回归并不会随着五星红旗和紫荊花旗飘扬起来而水到渠成。香港长期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青少年不如老一辈人,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香港人心的回归在青少年!”

伍淑清想起了自己童年接受的教育,那些魂牵梦萦的大江大河,那些灿若星河的千年文明。


为了让香港青少年更加了解中国文化,1998年,伍淑清发起“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她每年组织香港中学生到内地参观考察,想要让孩子们离国家更亲近一点。


2000年,伍淑清又成立了中华基金中学。校歌是中文的,教学以英语为中心,也要懂得普通话和广东话,学校常常组织学生跟老师去内地和国外考察。

每次出国,伍淑清都会安排学生到当地的中国使领馆拜会,在国旗下唱国歌,让大家知道出了国,为他们提供保护的是中国的使领馆。



尽管伍淑清已经自掏腰包成立了两所学校,但是在整个香港的教育乱局面前,她就像个小孩子一样无力。

我给大家介绍过,香港废青之所以诞生,和他们从小的教科书离不开关系。
比如,谈到中国的现今发展状况,课本暗示了低端制造和“不民主”“不自由”。

比如,教科书里公然出现“地图炮”。别的国家和地区全是好词,只有内地的关键词是“强国、黑心食品、豆腐渣工程”。


他们既不知道什么是“基建狂魔”,也忘了供港的鸡鸭鱼肉都是从哪儿来的。



这些课本就是节奏发动机,什么乱摊子都用来挑动政府和民众矛盾,进一步煽动内地与香港的对立。

经济收入方面,香港的基尼系数屡创新高、生活成本不断上升、打工者薪水增幅低。


社会保障方面,主要矛盾有公立医院的服务供不应求、学校阶级分化、住房环境恶劣。


政治方面,书中用港大2016年的调查图表,说明香港市民对特区政府的管制现状“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率达到69.4%。还放了一篇形容香港的“新闻自由受到打压的评论节录。



如果连教材都在胡说八道,一个两个学校能怎么办?

伍淑清没有妥协。

既然教材是垃圾,我就自己编教材!

她组织编写了历史教材《国史百闻》,让香港的年轻人了解,香港和国家是不可分的。

她还专门花2了万多元钱从内地买地球仪空运到香港。不是香港的地球仪质量不行,而是因为内地的地球仪有中文名字,而且大陆跟台湾是一个国家。

这很重要。


今年9月3日,中华基金中学学生被乱港分子煽动罢课。伍淑清作为学校创办人,开除罢课学生、开除罢工教职员。态度之强硬,很多学校的老师都为她担心。


但伍淑清没有害怕,反而觉得是件好事——“我出来,起码做了挡箭牌,乱港分子不会攻击他们。”


她笑得很轻松:“没有担当,你就不要搞学校。”





尾声

前几年,有一部爆火的电视剧《伪装者》。

我一度觉得,那个完美的明家大小姐明镜,大概只存在想象里:对外,她手腕强硬;对内,她温柔如母;更难想象的是,在人人尔虞我诈的上海滩,明镜还是罕见的红色资本家。

虽然身家阔绰,明镜却只能做地下党里的一个小下线;为了给延安送药,明镜可以单枪匹马拎箱子到香港接头;但是组织一直瞒着她内幕,不让她参与危险行动,明镜只有满肚子委屈。


真的有这样纯粹的人吗?卑鄙的商海,能够允许明镜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活着吗?

看到伍淑清的一段采访,我突然明白了:我之所以觉得明镜不真实,是因为我们离那一代人太远了。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伍淑清全程陪着父亲观看。中国代表团出来那一刻,86岁的伍沾德一下子站了起来。

伍淑清一生,从来没有看到父亲这么激动过。

“他们这代人平常不出声,但心里都希望看到自己国家强大,也希望自己为国家做点事情。”


他们经历了流离失所,经历了积贫积弱,经历了骨肉分离,经历了洋人鄙夷的目光。家国情怀,在这一代人身上刻上了深深的烙印。

他们并不是先天比别人更高尚,而是做到了任何一个中国儿女都想做的:用自己的双手,扶起这个衰弱的祖国。

今年,伍淑清71岁了,还在不停地奔走。她在宁夏推广乙肝疫苗,在香格里拉帮助妇女就业,为西藏12岁以下儿童提供全面体检,提供白内障手术……


这片土地,土地上的人民,她爱得深沉。

中国从来都不缺豪门,不缺富翁,但是物质的富裕从来不值得夸耀,只有精神的富足,才能称得上真正的贵族。

大小姐有很多,但称得上中国001号的,只有伍淑清一个。

回到首页 | 返回顶部| 会员注册

Copyright © 2014-2064,www.aixincb.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www.爱心传播.com 京ICP备14059545号-1

扫一扫